MRD是什么?英文有3种描述,包括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分子病灶残余)、Mesurable residual disease(可测量的病灶残余)以及Minimal residual disease(微小病灶残余)。顾名思义,MRD描述的是一种病灶的残余状态。影像学包括PET-CT发现不了的病灶,MRD可以监测到。
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e Disease) 治疗后仍存在于患者体内、但影像学方法无法检出的残留肿瘤细胞或者微小病灶,属于肿瘤进展的隐匿阶段。残留的癌细胞数量可能很少,暂时不会引起任何体征或症状,但它们可能导致未来肿瘤的进展或复发转移; 可测量残留病灶(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 通过比影像学更灵敏的手段(流式/NGS测序)可检测到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来源的分子异常。 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e Disease) 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实体瘤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
总的来说,MRD是一种生物标志物,阳性结果意味着癌症治疗后仍可检测到残留(剩余)病灶(发现残余癌细胞,代表肿瘤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的可能,患者复发风险较高,预后较差),阴性结果表示癌症治疗后未检测到残留(剩余)病灶(未发现残余癌细胞,患者复发风险较低,预后较好)。
肿瘤复发样本的单细胞空间分析也是一个热门。
如何检测或者说显示MRD呢?目前应用ctDNA-MRD技术,就是利用ctDNA的数值来判定MRD状态。ctDNA,即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是来源于肿瘤细胞坏死、凋亡和分泌的小片段DNA,其携带全面的肿瘤基因信息。当ctDNA突破一个阈值时,MRD由阴转阳,提示肿瘤残余状态。
MRD的临床应用起源于血液肿瘤,目前走向实体瘤,无论是规范检测还是临床应用,尚有诸多争议。但是目前对肿瘤切除后复发情况的评估,还是非常重要。
基于ctDNA的MRD检测在多种实体瘤中都有较好的预后评估价值。研究显示: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第10天至16周检测患者血液中的ctDNA,ctDNA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更低,而且复发风险比显著升高(HR=3.1–43.4)。与ctDNA阴性患者相比,ctDNA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更高、预后更差。针对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分层,将有助于指导个体化的随访和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