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是一组协同工作的服务集合,用来提供比单一服务更稳定、更高效、更具扩展性的服务平台。
在集群的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服务实体在协调、配合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工作。
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缩写为 HA),是指系统无中断地执行其功能的能力,代表系统的可用性程度。高可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即在用户眼里,业务永远是正常对外提供服务的。
高可用是一种控制风险的能力,是一种面向风险设计,使系统具备控制风险,提供更高的可用性的能力。简单可以理解为通过种种措施使系统对外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保证服务的响应时间,减少因软件、硬件、人为造成的故障对服务的影响,在故障发生时,访问服务的用户并不会感觉到。核心就是自动检测,自动切换,自动恢复,模式有主从、双主、集群方式。
更多关于企业集群运维管理系列的学习文章,请参阅:玩转企业集群运维管理专栏,本系列持续更新中。
从概率学角度分析,凡是有可能会出错的,只要变化次数足够多,最终出错的概率会无限趋向于1。
从公司自身角度:控制风险,保障公司价值,避免伤及根本。
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来度量系统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维修时间(MTTR)来度量系统的可维护性。于是可用性被定义为:HA=MTTF/(MTTF+MTTR)*100%,具体HA衡量标准:
能不依赖的,尽可能不依赖,由于所有事物都不是100%可靠的,当2个事物之间有了关系,那么就会相互影响,就互为对方的一个风险,一个出问题可能会影响另外一个。
一定要依赖的,尽可能弱依赖,事物a强依赖事物b,一旦b出问题时,那么a也会出问题,所以任何强依赖都要尽可能的转化成弱依赖,可以直接降低出问题的概率。
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分散风险,资源应该打散拆分成N份;避免全局只有1份,否则一有问题影响范围就是100%。
均匀分散风险,最好N份中的每份都是均衡的;避免某个份额过大,否则过大的那份一有问题就影响范围会比较大。
控制风险不扩散,不放大,每份之间是相互隔离的;避免一份有问题影响其他的也有问题,传播扩散了影响范围。另外隔离是有级别的,隔离级别越高,风险传播扩散的难度就越大,容灾能力越强。
隔离原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它是前面4个原则的前提。没有做好隔离,前面4个原则都是脆弱的,风险很容易传播扩散开,破坏前面4个原则的效果。大量真实系统故障是因为隔离性做得不好导致的,如:线下影响线上,离线影响在线,预发影响生产,一条烂SQL影响整个库(或整个集群)等等。
分散,均衡,隔离是控制风险影响范围的3个核心原则。打散拆分成N份,每一份都是均衡的,且相互隔离,一份有问题,影响范围为1/N。
架构设计应考虑“冗余”,快速止血的方式是切换,回滚,扩容等;回滚和扩容属于特殊的切换,回滚指的是切换到某个版本,扩容指的是将流量切换到新扩容的机器上。
切换的前提是有备份,所以不能有单点(这里特指强依赖的单点,弱依赖的可以降级),要有冗余备份或其他版本;单点会限制整体的可靠性。
外部的输入都不是100%可靠的,有时候是无意的错误,有时候甚至是恶意的破坏,因此针对外部输入要有防错设计,给自己多一些保护,手段如削峰、限流等。
更多关于企业集群运维管理系列的学习文章,请参阅:玩转企业集群运维管理专栏,本系列持续更新中。
自动侦测阶段由主机上的软件通过冗余侦测线,经由复杂的监听程序,逻辑判断,来相互侦测对方运行的情况。常用的方法是:集群各节点间通过心跳信息判断节点是否出现故障。
当有节点(一个或多个)和另外节点互相接收不到对方心跳信息时,如何决定哪一部分节点是正常运行的,而哪一部分是出现故障需要隔离的(避免集群脑裂),这时候通过法定票数(quorum)决定,即当有节点故障时,节点间投票决定哪个节点是有问题的,票数大于半数为合法。
一般组成集群的节点数量为单数台(2n+1),当集群分区脑裂时,节点数量小于一半(>n+1)的分区自动停止对外提供服务。
自动切换阶段某一主机如果确认对方故障,则正常主机除继续进行原来的任务,还将依据各种容错备援模式接管预先设定的备援作业程序,并进行后续的程序及服务。
通俗地说,即当A无法为客户服务时,系统能够自动地切换,使B能够及时地顶上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且客户感觉不到这个为他提供服务的对象已经更换。通过上面判断节点故障后,将高可用集群资源(如VIP、httpd等)从该不具备法定票数的集群节点转移到故障转移域(FailoverDomain,可以接收故障资源转移的节点)。
自动恢复阶段在正常主机代替故障主机工作后,故障主机可离线进行修复工作。在故障主机修复后,透过冗余通讯线与原正常主机连线,自动切换回修复完成的主机上。
常说的双机热备、双机互备、多机互备等都属于高可用集群的范畴,这类集群一般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点组成。
冷备是指当目标设备发生故障或停机后,冷备设备才开始由停机等待状态进入启动运转状态,并承担起故障设备的工作任务。
比如,有两台业务服务器: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在主服务器运行时候,通过定时任务自动将数据定时同步到备用服务器上。
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人工方式手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临时把备份数据库机器的IP改过来用)保障系统的连续运行和服务。主服务器恢复功能后,只需要将备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拷贝回来,重新启动主服务器即可。
典型的双机热备结构如下:
双机热备是最简单的应用模式,即经常说的active/standby方式。它使用两台服务器,一台作为主服务器(action server),负责运行应用程序并对外提供服务,另一台作为备用服务器(standby server),安装和主服务器一样的应用程序,但是并不启动服务,处于待机状态。
主机和备机之间通过心跳技术相互监控,监控的资源可以是网络、操作系统,也可以是服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需要监控的资源。
当备机监控到主机的某个资源出现故障时,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策略,首先将IP切换过来,然后将应用程序服务也接管过来,接着就由备机对外提供服务。
由于切换过程时间非常短,因此用户根本感觉不到程序出了问题,而且还进行了切换,从而保障了应用程序持久、不间断地服务。
双机互备是在双机热备的基础上,两个相互独立的应用在两个机器上同时运行,互为主备,即两台服务器既是主机也是备机,当任何一个应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都能在短时间内将故障机器的应用接管过来,从而保障了服务的持续、无间断运行。
多机互备是双机热备的技术升级,通过多台机器组成一个集群,可以在多台机器之间设置灵活的接管策略。
高可用集群不能保证应用程序数据的安全性,它仅仅解决的是对外提供持久不间断的服务,把由于软件、硬件、网络、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而对应用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底程度。
更多关于企业集群运维管理系列的学习文章,请参阅:玩转企业集群运维管理专栏,本系列持续更新中。
高可用集群一般是通过高可用软件来实现的。在Linux下常用的高可用软件有开源 Keepalived、Heartbeat、DRBD、corosync+pacemaker。
运行Heartbeat进程的一个独立主机,称为节点(node)。
节点是HA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每个节点上运行着操作系统和Heartbeat软件服务。在Heartbeat集群中,节点有主次之分,分别称为主节点和备用/备份节点,每个节点拥有唯一的主机名,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组资源,例如,磁盘、文件系统、网络地址和应用服务等。
主节点上一般运行着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而备用节点一般处于监控状态。
资源(resource)是一个节点可以控制的实体,并且当节点发生故障时,这些资源能够被其他节点接管。在Heartbeat集群中,可以当做资源的实体有以下几种。
事件(event)也就是集群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节点系统故障、网络连通故障、网卡故障、应用程序故障等。这些事件都会导致节点的资源发生转移,HA集群的测试也是基于这些事件来进行的。
动作(action)是事件发生时HA的响应方式,动作是由shell脚步控制的。例如,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后,备份节点将通过事先设定好的执行脚本进行服务的关闭或启动,进而接管故障节点的资源。
更多关于企业集群运维管理系列的学习文章,请参阅:玩转企业集群运维管理专栏,本系列持续更新中。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RayChiu757374816 /article/details/127805749 https://blog.csdn.net /yangshangwei/article/details/1291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