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为云推出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再次让气象“江湖”变得热闹起来。进到华为云官方网站,对“盘古大模型”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查阅。其中有个“盘古气象大模型”,官方标题《气象预报精度首次超过传统数值方法,速度提升1000倍》。光看标题还是很吸引人的,但作为气象从业者,尤其是搞业务的气象人,好奇心可能也只存在于论文欣赏的这几个小时,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只存在于实验室和论文中,而没有在实际业务中广泛应用,在我看来都不足以推动这个行业或这个领域的进步。当然,新的研究成果是引领行业进步的基础,我非常希望更多的“盘古”再现。气象技术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才能让气象行业迈进新阶段。
AI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模型的时代。这几年,中美各大科技公司搞了好几十个大模型。从国外的google、META、Microsoft、NVIDIV,到国内的浪潮、阿里、百度、腾讯、华为都在不遗余力的布局AI大模型,而AI大模型的参数量更是屡创新高。AI大模型就是Foundation Model(基础模型),指通过在大规模宽泛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后能适应一系列下游任务的模型。AI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离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还有不小的距离,AI大模型或许就是加速AI产业化的助推剂。在我看来,AI大模型也只是AI发展的一个过程,并不是我的关注重点,而“盘古气象大模型”的出现为何让气象江湖感到一丝“不安”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气象+AI,其实在AI技术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伴随式的同时又充满争议。特别是数值天气预报,在气象界公认的先进的物理模型发展中,突然闯进一个依靠大数据统计算法的AI技术,一个无法阐明机理而只关注结果的“黑盒子”,这无疑是挑战了“权威”,也挑战了传统科学思维的“底线”,各种思想冲突、正反讨论、好坏之争的场面也就在所难免了。先看看近几年一些AI科技企业涉足气象圈儿的新闻标题
(1)“谷歌研发新AI模型:可以实现即时天气预报 预测未来六小时天气”
(2)“借助40年数据分析 微软AI预测天气更快更省力”
(3)“AI预报天气迎转机!DeepMind称其预报模型准确率超88%”
(4)“IBM又高调宣布即将发布“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3公里分辨率的GRAF”
(5)“苹果收购的热门天气App有多特别?用AI精准预测天气,还能制作风暴动画”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谷歌、微软、IBM、苹果等等,世界级的科技巨头们都在尝试着利用AI技术改变天气预报的预测方法,他们真的是想挑战一下气象科学的权威吗?是想用AI技术改变一下天气预测方法的格局吗?还是想从气象产业中争取到一块儿利益蛋糕呢?我想都不是,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气象是AI应用场景中比较适合也是比较有效的。要知道AI技术在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而气象天生就是大数据,AI技术在气象中有了用武之地。这几年,不止国外的科技公司们选择将AI技术用于气象领域,国内的华为“盘古气象大模型”也不是第一个选择将气象作为“试验田”的。百度智能云的PaddlePaddle平台用于重庆气象局短临天气预报。去年10月份,阿里达摩院发布AI Earth气象预报服务平台,都是将AI技术用于气象上的有效尝试。除此之外,“彩云天气”应该是较早使用AI技术实现分钟级降水天气预报的科技公司,“墨迹天气”是公众服务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天气APP,在生活气象服务产品中也在不断加入AI技术。
由此可见,气象+AI其实早就有,今后还会不断的出现,不仅有“盘古”,还可能出现“太上老君”、“昊天大帝”、“三皇五帝”等等更多的AI新生力量。但是,不必担心,这只是在气象领域中应用的一种新技术,只会给气象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是撼动不了我国气象行业举国体制下几十年发展所形成的业务体系的。无论是气象技术人员还是气象服务人员,面对非气象行业涌现出的新技术对我们气象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有忧患意识、有危机意识,说明我们保持着一颗不断追求进步的心,这是对的!但不用担心,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将AI技术为我所用,人才是技术的主人,是依附于人的,而不会代替于人。当然我也更希望有更多的“彩云天气”、“墨迹天气”等这些科技公司,也希望有更多的新技术在气象上得到应用,这样才能激励这个行业不断进步,而不是自恃“权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