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dsp移相全桥pwm_功放整流桥为什么烧

dsp移相全桥pwm_功放整流桥为什么烧

作者头像
全栈程序员站长
发布2022-11-01 10:34:45
4080
发布2022-11-01 10:34:4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全栈程序员必看

在网上找关于dsp28335移相寄存器的配置问题,找了好多还是没有百度到现在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于是吧关于epwm的配置贴到这里,具体配置看图

这就是具体的配置过程,主要是PHSEN寄存器使能 EPwm2Regs.TBCTL.bit.PHSEN = TB_ENABLE;,还有 EPwm2Regs.TBCTL.bit.SWFSYNC =

1; EPwm2Regs.TBCTL.bit.PRDLD = TB_SHADOW;这些寄存器配置相当的关键。还有就是在定时器中断中使用移相寄存器的时候,需要调用移相寄存器的时候与要用到这两

个移相寄存器

如果不写入下面这个寄存器的话,不会发生移相。

最终经过移相逆变后的实验波形如图

具体配置看https://blog.csdn.net/Aaron_Suen/article/details/84932812是ADC采集电压电流,定时器中断函数实现双闭环。

2.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算法

为了摆脱经典PID 算法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把比例、积分和微分作用分别用比例因子P、积分因子I和微分因子 D 表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互不影响。运算公式如下: △u(n)=P*[e(n)―e(n-1)]+1/I*e(n)*Kii+D*[e(n)―2*e(n-1)+e(n-2)] 其 中 : P、I 和 D 分别是比例因子、积分因子和微分因子,K i i 是积分作用强度因子 其中:A 为偏差限值。即当偏差绝对值|e|从接近A到A/2方向,积分作用从0.2~100% 逐步增强。 当偏差 |e|>A 时,积分不完全起作用 。与经典 PID 算法相比,比例因子 P、积分因子I和微分因子D的作用与比例系数Kp、积分时间Ti 和微分时间Td 的作用相似,P 值越大,比例作用越强,P 值越小,比例作用越弱;I 越小,积分作用越强,I 值越大积分作用越弱;D 值越大,微分作用越强,D 值越小,微分作用越弱。但有明显不同:⑴ 比例因子P、积分因子I和微分因子

⑵ 积分因子I和微分因子D与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的数值差别很大,不能根据经验进行设置; ⑶ 积分作用强度因子Kii与偏差有关,具有模糊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偏差的大小自动调节积分作用的强弱。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性质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当偏差大或较大时,增强控制作用,以尽快消除偏差;当偏差较小时,减少控制作用,以减少因测量误差引起的波动 。 设△T1= 量程*1.0% 设△T2= 量程*0.25% 当偏差|e|在△T1~A之间和|e|>A时,按照公式计算。当偏差|e|在△T1~△T2之间时,增加 P、I 作用,减弱 D 作用,PID 参数做 以下修正: P’=P*(1+(|e|-△T2)/(△T1-△T2)*c1) I’=I*(1-(|e|-△T2)/(△T1-△T2)*c2) D’= D*(1-(|e|- △T2)/(△T1- △T2)*c3) 以新的 P ’、I ’和 D ’代替 P 、I和 D 参与公式计算。 系数c1、c2、c3与偏差∣e∣在△T1~△T2之间的次数有关,范围为0.05~0.50。当偏差|e|在0~△T2之间时,减弱各调节作用,P I D 参数做以下修正: P’=P*(1+(|e|-△T2)/△T2*0.20) I’=I*(1-(|e|-△T2)/△T2*0.10) D’= D*(1+(|e|-△T2)/△T2*0.20) 当偏差|e| 在0~△T1 之间发生振荡时,根据振荡特性自动在±0.25范围内修改 P 、I 、D 参数。 其控制流程。首先根据经验缺点比例因子P、积分因子I和微分因子D 的初值,设置偏差限值△T1、△T2 和A,假设设定值为 r,测量值为 y ,初始化e(n-1)=0,e(n-2)=0,然后计算偏差e(n)=r n -y n ,根据偏差e(n)大小,利用公式自动计算Kii和调整P、I和D的值,计算PID 输出。如果采样周期到,进入下一个循环重新计算。

程序中具体实现如下:

Fuzzy_pid.E0 = V_Set – V_Now ;

if( Fuzzy_pid.E0<= Fuzzy_pid.A /2) Fuzzy_pid.Kii = 1; else Fuzzy_pid.Kii = 1-0.8*(2*fabss(Fuzzy_pid.E0)-Fuzzy_pid.A)/Fuzzy_pid.A;

if(Fuzzy_pid.E0 >=Fuzzy_pid.T2&&Fuzzy_pid.E0 <=Fuzzy_pid.T1 ) { Fuzzy_pid.P1 = Fuzzy_pid.P*(1+(fabss(Fuzzy_pid.E0)-Fuzzy_pid.T2)/ (Fuzzy_pid.T1-Fuzzy_pid.T2)*Fuzzy_pid.C1);

Fuzzy_pid.I1 = Fuzzy_pid.I*(1-(fabss(Fuzzy_pid.E0)-Fuzzy_pid.T2)/ (Fuzzy_pid.T1-Fuzzy_pid.T2)*Fuzzy_pid.C2); Fuzzy_pid.D1 = Fuzzy_pid.D*(1-(fabss(Fuzzy_pid.E0)-Fuzzy_pid.T2)/ (Fuzzy_pid.T1-Fuzzy_pid.T2)*Fuzzy_pid.C3);

Fuzzy_pid.P = Fuzzy_pid.P1; Fuzzy_pid.I = Fuzzy_pid.I1; Fuzzy_pid.D = Fuzzy_pid.D1; }

Fuzzy_pid.SUM+= Fuzzy_pid.P*(Fuzzy_pid.E0-Fuzzy_pid.E1)+ 1/Fuzzy_pid.I*Fuzzy_pid.E0*Fuzzy_pid.Kii+ Fuzzy_pid.D*(Fuzzy_pid.E0-2*Fuzzy_pid.E1+Fuzzy_pid.E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79413.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年10月21日,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