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模型由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其用于分析用户对于各类需求的排名偏好情况,其在企业产品需求调研,市场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Kano模型将需求分为:魅力需求A、期望属性O、必备属性M、无差异属性I、反向属性R
属性名称 | 属性特征 |
---|---|
魅力属性A | 超出用户预期的功能/服务,该功能/服务完善程度高,用户满意度会明显上升,如果没有该功能/服务时,用户满意度下降不明显 |
期望属性O | 有某功能/服务会提升满意度,没有会使满意度下降 |
必备属性M | 有某功能/服务不会提升满意度,但没有会使满意度下降 |
无差异属性I | 有和没有某功能/服务均不影响满意度 |
反向属性R | 没有某功能/服务满意度会更高 |
可疑结果Q | 用户没有很好理解某问项或误答 |
Better,可以被解读为增加后的满意系数。Better的数值通常为正,代表如果提供某种功能属性的话,用户满意度会提升;正值越大/越接近1,表示对用户满意上的影响越大,用户满意度提升的影响效果越强,上升的也就更快。
Worse,则可以被叫做消除后的不满意系数。其数值通常为负,代表如果不提供某种功能属性的话,用户的满意度会降低;值越负向/越接近-1,表示对用户不满意上的影响最大,满意度降低的影响效果越强,下降的越快。
可以通过规范研究、研究文献和访谈材料等方式来获取所有可能的需求。
设计基于KNAO模型的问卷,需要把需求划分为两个维度:提供该服务时的满意程度、不提供该服务时的满意程度。对于同一个指标设计两个问题作为一组,一个正向一个反向,让用户对功能进行正面和负面评价。
选项通常有:
让用户完成上一步基于KANO设计的问卷。正反问题之间的区别需注意强调,防止用户看错题意。在实际题目设置上,当功能点个数比较多(大于5个时)或功能点的差异不大时,有相似之处时,建议对用户进行分组,每个用户最多回答5个功能点,且尽量是区分度大的功能点。
根据问卷结果,参照KANO模型的分类标准,对问卷的选项进行汇总,确定质量属性(占比最大的为KANO定位属性),再计算Better系数和Worse系数。Kano 模型定位,比如在问卷中正向问题选择了B.正因如此,反向问题选择了E.不喜欢,查表应为第二行第第五个M(必备属性)。
根据第四部统计得出的Better系数和Worse系数,Better系数为Y轴、Worse系数为X轴,制作二维图表,把各个需求的Better系数和Worse系数作为y和x值标在图上。x=50%,y=50%作为中心点,把图表等分为四个象限。
通常情况下,产品开发需求的优先级为:必备特性>期望特性>魅力特性>无差异特性。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