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一个百亿级民间科研资助项目,启动申报啦!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它面向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科研人员,每人每年最高500万经费,连续资助5年。
5年周期一过,还有机会再续!
而且它只选人,不选项目。
换言之,它专注于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
该项目已经启动申报。Ps,文末友情提供申报链接。
所以说,德才兼备、基础科研功底扎实,又有不被条条框框观念所限的科学家们,可以看过来了!
至于这些人怎么选?如何选?
科学家主导原则。由施一公带头,潘建伟、谢晓亮、张杰等知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来决定。
施一公说:
在我个人看来,申报人发过多少文章,有多少专利,有多少引用,都不是关键,也不是标准。 唯一的标准就是他过去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否有影响、今后要进行的研究是否真正处于基础研究最前沿,我们希望看到他的雄心壮志,看到他的研究方向还没有人尝试过。
据官网介绍,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个聚焦于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基础科研民间资助项目。
首次申报计划支持60位科学家,主要有机构提名和自由申报两种方式。
申报人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所有条件:
(1) 申报时未满55周岁(即1967年7月1日(含)之后出生);
(2) 担任博士生导师5年以上;
(3) 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全职工作(国籍不限);
(4) 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5)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并仍处于研究一线;
(6) 未申报2022年度“科学探索奖”。
从科研领域划分,核心有两个,从生命机理到宇宙万物。
还特别注明:鼓励学科交叉。
而从资助类别来看,根据基础科研的基本特性,分成了实验类和理论类。
均连续资助五年。资助期满后,如果科学家通过评估,还可以获得续期资助。
它独立运营,钱由腾讯出。预计10年内投入100亿元,稳定支持200-300位科学家。
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申报,截止时间为今年9月30日24时(北京时间)。
接下来,就是项目评审阶段,包括初筛、 初审、终审(含终审答辩)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将组织国内外专家来开展评审。
2022年度资助名单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公布。。
这个新型基础科研资助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选人不选项目”。
以往经费资助的打开方式,虽不乏支持自由探索、原始创新的项目,但时有面临覆盖面和金额有限的局面。那些目的性更强、更容易考察的项目,往往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那些致力于“从0到1”的基础研究,项目耗时长,风险性高,本身成果就不容易产出,也就不那么容易得到资助。
于是乎,更具灵活优势的社会资金加入到资助基础研究的行列中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应运而生。
人才遴选方面,由科学家主导,决策机构是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张杰等组成的科学委员会。
对科研人员来说,既解决了最头疼的经费问题,还实现了他们的最大心愿: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前沿探索当中去。
首先,经费充足。
作为国家级、省级等科研资助项目的补充,这个每年超百万、五年千万级别的公益项目,资助金额已属于顶配。
其次,没有后顾之忧,因为无需为科研以外的事情焦虑。
据介绍,新基石项目不会对获资助人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也不考核论文数量,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
如此一来,研究员能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灵活的资助,也就能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安心搞科研。
这也正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初衷所在。
以至于连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都说: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在(资助金额和资助期限)这些方面的设置十分重要,就是为了科学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到科学研究上,不必为寻找资源疲于奔命。
最后再回到这个研究项目本身,究竟为什么值得关注?
跟当下大多数企业“应用型”研究投资相比,本次民间项目资助范围仅限基础研究。
而且更聚焦于当中最难的工作——“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
这也就代表着,这个项目非投资,不应用于产业。
放眼全球,这种为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基础科研资助体系还有很多,其中有政府主导的,也有社会力量投入的。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就是想构建一个这样的基础科研资助体系,立足于基础中的基础,着眼于未来。
即便当下看不到实现的可能,但放在未来就足以改变世界。
正如施一公所说,想看看我们的年轻人“胆有多大”。
好了,符合条件的旁友,可戳下方链接申报哟~(我就帮到这里了)
https://www.newcornerstone.org.cn/#/regist
— 完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