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 [1] 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摘自百度百科)
👻端口号用来标识同一台计算机中进行不同通信的不同应用程序,因此它也被称作程序地址。
通过IP地址可以确定一台主机,但是这个主机上运行同时运行着很多的程序,比如 qq、浏览器。
当这个主机收到一个具体的数据的时候,那么它怎么知道要把这个数据交给哪个程序来处理?
就是通过 端口号 来区分。
每个访问网络的进程都需要有一个不同的端口号,比如MySQL默认的端口号 3306。
端口号是一个整数(2个字节,一共16比特位,取值范围0~65535)。
一台主机上,不能 有两个进程尝试关联(绑定)同一个端口号。
如果第一个进程绑定了端口号 1102,第二个进程也尝试绑定这个端口号 1102的时候,就会失败。
源端口号:发送方的端口号
目的端口号:接收方的端口号
21端口:FTP 文件传输服务
22端口:SSH 远程连接服务
23端口:TELNET 终端仿真服务
25端口:SMTP 简单邮件传输服务
53端口:DNS 域名解析服务
80端口:HTTP 超文本传输服务
443端口:HTTPS 加密的超文本传输服务
3306:MySQL默认端口
整个UDP数据报的长度 = 报头+载荷。
使用2个字节(16bit)的数据来表示,UDP长度的单位也是字节.
2个字节能表示的数据范围: 0~65535。
所以一个UDP数据报最大就是64K(65536 / 1024 = 64 单位 kb)
从现在来看,这个64K的空间属实太小了,一个图片都放不下。
主要因为UDP诞生的时间比较早,对于当时来说,64k的空间已经足够使用
如果使用UDP来传输数据,一定要警惕大的报文
如果报文长度超过64K,此时就可能丢失一部分数据
👻检测UDP数据(包含头部和数据部分)报在传输中是否有错,有错则丢弃
(可以选择开启或者关闭)
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是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的。
因为网络上的数据本质都是一些 0/1 BIT流,而这些BIT流是通过光信号或者电信号来传递的。
如果传输过程中,受到一些干扰(比如磁暴?),就容易出现”比特翻转”的情况 (0变1 ,1变0)。
UDP效验和就是为了验证当前的传输数据是否出现了问题。
UDP校验和往往是根据原始数据的内容来生成,不同的内容生成效验和也就不一样
这个时候,如果数据内容发生了改变,效验和也就会发生变化。
接收方就可以通过计算数据内容来获取效验和,和保存在UDP首部的效验和进行对比,不相同则说明数据发送了错乱。
关于UDP效验和的计算
关于UDP的检验和计算(附代码) – roccoshi – 博客园 (cnblogs.com)
https://www.cnblogs.com/roccoshi/p/13033014.html
👻存放来自上层应用层的数据报
当发送方的socket创建好之后,就可以立即尝试读写数据。
举个例子
你随便告诉我了一个地址(相当于IP地址)和电话号码(相当于端口号),我不管这个地方是不是真的存在,我就向这个地方发送了个滑稽。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无连接。
由于数据在网络上传输存在丢包及传输错误甚至被恶意篡改的情况,UDP无法规避这些情况。
UDP传输数据就像,从我这里离开之后,你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与我无关。
以一个一个的数据报为基本单位(每个数据报多大,不同的协议里面是有不同的约定的)
发送的时候,一次至少发一个数据报(如果尝试发一个半,实际只能发出去一个)
接收的时候,一次至少接收一个数据报(如果尝试收半个,剩下半个就没了)
支持双向通信,可以同时向对方发送接收数据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33879.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