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七年“突围”,可信云如何从行业标准走向国际标准?

七年“突围”,可信云如何从行业标准走向国际标准?

作者头像
科技云报道
发布2022-04-15 17:39:25
3640
发布2022-04-15 17:39:2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科技云报道

标准是当前国际竞争最重要的话语体系。随着中国在云计算、5G、AI等新兴技术领域快速崛起,中国标准逐渐开始走出国门,从国际标准的被动“接受者”向主要“制定者”的角色转变。

2019年6月,从瑞士日内瓦传来好消息:

中国有三个云计算标准项目成功立项为国际标准!

在国际标准组织ITU-T(国际电信联盟)的会议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制定的三大云计算标准——

  • 《云计算风险管理框架》
  • 《分布式云的全局管理框架》
  • 《基于网络演进的云网融合多连接网络要求》

获得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几内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泰国、塞内加尔、津巴布韦等60多个国家的一致通过。

这是继2016年以来,中国信通院又一次将中国云计算相关标准正式写入国际标准。

四年前,中国信通院曾将“可信云服务的定义、需求和场景”的三大提案写入国际标准ITU-T Y.3501ed2,创下了中国首次将国内云计算标准向国际成功输出的里程碑。

如今,包括DevOps相关标准在内,中国已经有五个云计算标准输出国际了。

中国云计算标准“走出去”

事实上,在国际上立标准不容易,竞争很激烈。

标准是当前国际竞争最重要的话语体系,而国际标准需要不同国家的专家对同一领域的技术标准达成统一的意见。

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认知有差异,因此国际标准达成一致的难度,远高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在过去,国际云计算标准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或欧美IT大企业制定。

由于中国云计算的起步晚于欧美国家,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跟随”状态。

为了让我国云计算产业能够在国际标准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2014年,中国信通院肩负国家使命,开始推动中国云计算标准的国际化工作。

短短六年时间,从2016年可信云正式写入ITU-T国际标准,到2017年向联合国输出可信云服务合同模版,再到2018年全球首个DevOps标准正式立项ITU-T国际标准,中国信通院成功地将中国云计算标准“国际化”,逐步在国际上建立一席之地。

对于中国云计算领域这个“后起之秀”而言,这些成绩实属来之不易。

据了解,一个标准可能有多个国家代表团的单位想立项,如何抢占立项先机,如何在他国代表团的质疑中达成共识,背后很多不同国家代表团之间充分交换意见才可以。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门主任栗蔚表示,由于各国对一个事情的认知范畴、语言习惯都不一样,因此在国际标准的立项上,力求各国对一些关键点和框架概念达成共识。

以国内热门的技术概念“云边协同”为例,国际上却鲜有这种提法,更为相近的概念则是“分布式云”。

在中国信通院提交“云边协同”相关标准立项后,经过多国代表的反复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将这一技术概念定为“分布式云”,即中心云和边缘云组成的“分布式云”结构,或被认为是云计算分布式化。

基于这样的国际共识,成功立项的中国信通院将以“云边协同”的国内行业标准为内核,来完善“分布式云”的国际标准。

当“分布式云”这一国际标准成功发布后,各国将对齐此标准出台更加细致的国内标准。

对于率先提出这项标准的中国而言,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仅将标准反哺回国内的进程更快,也会对其他国家的云计算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具体而言,一个标准“走出去”再“走回来”的好处在于:

一方面,能够将中国标准化的成果放在国际环境中去交流和评估,一旦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那么国内厂商达到了中国标准,就更容易达到国际标准。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作为国际标准主要制定者,国内厂商在出海或做国际规划时,也能更快适应不同国家的环境差异,达到产品的先进性,在全球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可信云七年“突围”

如今,中国在云计算国际标准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回顾这些年中国云计算标准的发展,其实也经历了一段颇为坎坷的历程。

2013年,中国云计算领域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人连“云计算”三个字都没有听说过,但并不妨碍“云计算”很快成为IT领域的热词。

一时间,市场上充满了形态各异的IT厂商,有的出租IDC机房,有的把机房里的一部分机器进行出租。无论是哪种服务方式,市面上的IDC厂商统统管自己的产品叫“云主机”。

那时候宕机的新闻比现在多,有的供应商甚至一个月宕机一次。

不仅是宕机频率高,客户把自己的数据放在供应商的机房里也不放心,云计算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种种问题。

“云产品的定义是什么?达到什么质量标准才叫可信的云服务?数据安全是不是应该有一套信用体系?”

如果一个市场在供给侧缺乏规范和标准,在需求侧不信任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很难发展起来,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为了让中国云计算这颗“幼苗”快速成长为“参天大树”,中国信通院担起了中国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的重任。

经过多轮的市场调研,中国信通院率先从云计算的“服务质量、数据安全、权益保障”三大问题入手,推出了国内首个云计算服务标准——可信云服务。

通过完备性、规范性、真实性三大考核方向,16个可量化指标,可信云首次对国内云服务商的资质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标准。

可信云服务标准一推出,市场马上就有了反馈:经过测试,有的厂商计费不准,有的厂商云服务可靠性达不到标准,有的厂商云服务功能不全。

第一批参与可信云评估的厂商,即使边测试边改产品,最终通过率也仅有30%。

栗蔚表示,正是这样苛刻的通过率,才保证了可信云的高标准,提高了市场的准入门槛。

回过头来看,可信云服务标准的推出,真正开启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标准化历程,缩短了市场的成熟周期。

虽然初期的标准化发展困难重重,但是随着云计算市场的逐渐规范,可信云服务标准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与云计算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据栗蔚介绍,2015-2016年,可信云服务的系列标准和评估,已经从公有云扩展到了云软件(私有云),上云的用户群体也从互联网企业转向了传统企业,专项评估也扩展到云安全、运维等领域。

在传统行业用虚拟化搭建云平台的过程中,政务云首先发展起来,随后,金融、制造、医疗等行业也开始关注云服务。

在这样的市场发展过程中,可信云从云服务标准,拓展到云软件标准,同时也开启了行业应用和服务的相关标准。

2017-2019年,随着云服务不断丰富,云软件从虚拟化扩展到了云原生体系,行业云在政务、金融、能源、交通、视频等多个行业蓬勃发展。

因此,可信云的标准体系也发展得更加丰富和深入,从关注传统企业如何“上云”,转向帮助其更好地“选云、上云、管云”。

七年磨一剑,如今的可信云已经成长为涵盖云服务、云软件、行业云、云原生等多个类别及600余项产品的标准之树,是国内耳熟能详的云计算服务标准及认证品牌。

据栗蔚介绍,30%的国内企业把可信云作为选购云计算相关产品的一个指标体系,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一直把可信云标准的指标作为政府采购的招标体系中的技术指标。

在国际上,可信云标准也具有丰富的价值和领先性。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云计算市场,较之美国供给侧的现状,中国云计算市场供给侧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不仅具备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生态角色更为复杂,产业链环节也较多。

在这样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诞生的可信云标准,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更具有国际领先性。

“我们希望可信云标准是一把尺子、一套方法论,无论什么样的客户和需求,都可以在可信云标准里找到方法。”栗蔚表示。

云计算标准由

“资源能力”转向“中台能力”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9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指出:

从2019年开始,云计算已经不是单个点,从软件、服务、资源到政策、国际形势、社会舆论等,都转向了云计算如何能够赋予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好效能的需求。

当前用户对云计算的认知已经不再是“如何实现虚拟化软件、云服务等某个环节”,而是更加关注“云为业务发展带来的信息化支撑和价值,以及发挥云的效力和能力”,即从“云优先”向“云效能”转变,从“云资源”到“云中台”。

对于这种转变,栗蔚以“住房需求”做了形象的比喻:

“以前大家都住在一个大单间,有了虚拟化上云,就像从大单间搬进有很多小房间的房子。但是虚拟化只完成了隔间的作用,之后大家会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如:用箱子打包搬家(容器),把原来大单间里的大家具按照功能,改造成适合不同小房间的各种尺寸和形态(微服务)等等。”

从“毛坯单间”到“精装修房”的这一过程,就如同企业从传统IT架构走向上虚拟化的云,再从关注“资源能力”发展到“中台能力”,实际上是云计算发展进一步深化的结果,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对释放云计算红利的渴望。

因此,基于对“中台能力”的关注,2020年中国信通院将从四大方向推进云计算标准制定和评估的工作,分别是:云原生、分布式云(云边协同)、云管和云网、云开源治理

与此同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少不了产业界的多方参与。

栗蔚表示,中国信通院也欢迎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云计算标准化的工作中来,一起为云服务领域标准制定和评估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3-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科技云报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CODING DevOps
CODING DevOps 一站式研发管理平台,包括代码托管、项目管理、测试管理、持续集成、制品库等多款产品和服务,涵盖软件开发从构想到交付的一切所需,使研发团队在云端高效协同,实践敏捷开发与 DevOps,提升软件交付质量与速度。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