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I/O:文件I/O称之为不带缓存的IO(unbuffered I/O)。不带缓存指的是每个read,write都调用内核中的一个系统调用。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低级I/O——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IO服务,与os绑定,特定于linix或unix平台。
标准I/O:标准I/O是ANSI C建立的一个标准I/O模型,是一个标准函数包和stdio.h头文件中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标准I/O库处理很多细节。例如缓存分配,以优化长度执行I/O等。标准的I/O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缓存:
文件I/O 又称为低级磁盘I/O,遵循POSIX相关标准。任何兼容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上都支持文件I/O。标准I/O被称为高级磁盘I/O,遵循ANSI C相关标准。只要开发环境中有标准I/O库,标准I/O就可以使用。(Linux 中使用的是GLIBC,它是标准C库的超集。不仅包含ANSI C中定义的函数,还包括POSIX标准中定义的函数。因此,Linux 下既可以使用标准I/O,也可以使用文件I/O)。
通过文件I/O读写文件时,每次操作都会执行相关系统调用。这样处理的好处是直接读写实际文件,坏处是频繁的系统调用会增加系统开销,标准I/O可以看成是在文件I/O的基础上封装了缓冲机制。先读写缓冲区,必要时再访问实际文件,从而减少了系统调用的次数。
文件I/O中用文件描述符表现一个打开的文件,可以访问不同类型的文件如普通文件、设备文件和管道文件等。而标准I/O中用FILE(流)表示一个打开的文件,通常只用来访问普通文件。
上面我们一直在讨论文件I/O与标准I/O的区别,其实可以这样说,文件I/O是系统调用、标准I/O是库函数
原因如下:
1)系统调用接口功能非常简单,无法满足程序的需求。
2)不同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接口不兼容,程序移植时工作量大。
用户编程接口通俗的解释就是各种库(最重要的就是C库)中的函数。为了提高开发效率,C库中实现了很多函数。这些函数实现了常用的功能,供程序员调用。这样一来,程序员不需要自己编写这些代码,直接调用库函数就可以实现基本功能,提高了代码的复用率。使用用户编程接口还有一个好处:程序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上都实现了C库,所以程序通常只需要重新编译一下就可以在其他操作系统下运行。
用户编程接口(API)在实现时,通常都要依赖系统调用接口。例如,创建进程的API函数fork()对应于内核空间的sys_fork()系统调用。很多API函数通过多个系统调用来完成其功能。还有一些API函数不要调用任何系统调用。
在Linux 中用户编程接口(API)遵循了在Unix中最流行的应用编程界面标准——POSIX标准。POSIX标准是由IEEE和ISO/IEC共同开发的标准系统。该标准基于当时想用的Unix 实践和经验,描述了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编程接口(实际上就是API),用于保证应用程序可以在源代码一级商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这些系统调用编程接口主要是通过C库(libc )实现的。
文章参考:
https://blog.csdn.net/big_bit/article/details/5180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