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逼自己养成爱上读书的习惯,不妨咬咬牙试试花费3000元钱买上100本书,让家里、身边到处都是书,这笔投资肯定值。如果你对自己读书没有信心,请为你的孩子花上这笔投资
比方说我专注PPT领域后,定期都会把这个领域出版的新书全部买回来研究,其实对我而言,大部分书里有几页能给我启发就不错了,但是作为专业积累,我必须要知道这几页的新内容
研究一个题材时,我会把能搜集到的这个题材的书都买回来研究,好书我就摘录观点,梳理作者的思考框架,慢慢变成自己内化的思维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书籍类型+书单”,比如“管理学经典书单、历史经典书单
如果觉得某个方面有必要了解学习,我至少会看十本同类书籍,然后仔细想想那些专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我在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这种阅读方式叫主题阅读
我开始写自己的第一本书,叫《超越对手:项目售前售后的18种技能》(后来改名叫《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技巧》),这个时候我就学到一种新的读书方法,用写书的方法去做主题阅读
(1)直接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然后讲述自己也有过的共同经验
(2)特别交代作者所在时代的特点、弊病,有针对性地叙述作者的经历,总结作者通过此事是战胜困难还是被打败,然后分析造成最后结局的关键要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是什么
好的读书方法,能把任何一本30块钱的书,读出参加三万块钱培训的效果。反之,有人读了500本书,还是苦恼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1)回忆过去的经历或者思考将会面临的此类问题;
(2)描述经历、问题;
(3)使用知识点分析你会遇到哪些问题,看看原文作者是如何解决的;
(4)把这一思考学习过程的心得分享出来
(1)对于作者的观点,它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是否可以升级做得更好?
(2)对于自己,以前为什么没处理好?你觉得以后可以在什么时候、哪些方面用到新学到的思考方式?
在安德森的长尾需求曲线最左端,需求曲线陡峭向上,这里是最热门和最畅销的20%商品,占领市场份额的80%。接着这个销售曲线开始缓和向右下滑,这里是不太热门的商品。这个曲线比高峰部分长得多,而且越来越平坦,似乎永远没有终点,几乎涵盖了所有市场上能提供的商品
来自亚马逊这样的网站数据显示:不是帕累托法则起作用,不是20%的商品创造了80%的营业额,无数长尾商品加起来的份额其实超越了少数几个畅销品
前三种模式都是交叉补贴的例子
在中国你要做免费商业模式,一定要在不断吸引足够注意力的基础上推出定制的标准化商品。没有这个策划,你的免费就是给别人做嫁衣!所以玩来玩去,最后就变成一个给别人打工的导流量的渠道。这就是新浪微博没有抓住最佳时机推出收费产品的悲剧
关于潮流的诞生有两本书比较值得一看:一本是《引爆点》,一本是《引爆趋势》。《引爆趋势》这本书想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流行潮会变成一个大趋势,有些流行潮只能是昙花一现?
格拉德威尔认为只要一件物品或一个观念拥有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形成一个风潮,而掌握到了这个趋势,就可以让一个趋势引爆起来
秋叶为自己画的波士顿矩阵
如果有一天微信也不行了,我怎么办?你们已经看到,我其实已经在打造两张牌。这两张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已经磨了两年了,出手的时机快到了
对一名中国的丈母娘而言,有三个问题很重要:(未来的女婿)有房子吗?有份稳定的工作吗?他的父母能帮忙带孩子吗?如果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YES,那么男生就能过上天堂般的生活;如果具备两个,这对情侣还是快乐的;但如果一个都不具备,那么男生连生活的基本需求都不存在
主动失效
是人所做的不安全行为潜伏失效
是系统内不可见的原因,来自设计师、程序员或者高层人员的决策优秀足球队的构成
史玉柱曾经有一个内部评估团队的方法,他让团队成员为自己给团队的贡献打分,总分100分。如果每个人的分合起来低于200,说明有人贡献不足;如果总分超过250分,那么说明团队内有人在膨胀
在一个团队内部,最大的危机就在于老大喜欢找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好处是容易达成一致,风险是容易集体选择性失明
我的微博、微信、电子书这种数字产品的分享是免费的,但是在线课程(包括答疑、分享、作业批改)是收费的
我自己的写作习惯是“五分钟文章法”,也就是说:一份完整的文章=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半小时提纲+5分钟构思+……+5分钟构思+2小时高效率写作+5分钟修改……
坚持他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前提,你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