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Bo 06 - 曾博早期干货文章和回答 - 郁欣

Bo 06 - 曾博早期干货文章和回答 - 郁欣

作者头像
Reck Zhang
发布2021-08-11 11:20:39
4.7K0
发布2021-08-11 11:20:3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Reck Zhang

曾博早期干货文章和回答

早期的曾博,其耽缅于个人精神世界而散发出的悲悯气质令人深深的迷恋。

我一度甚至觉得曾博是读过圣经的,否则他的语气为什么会和布道者这样相似呢?

比如:

”天空中的宝石应该交由天空去寻找“

” 我以为,马云是天才,你们要否认?我以为,何炅是天才,你们要否认?“

语出:

当前大学的设计只是一个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为企业培养劳动力,以及学术界训练高智力人才的混合体。这样一个混合体与社会荣誉以及功利糅杂起来,集中反映了社会底层和上层价值观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冲撞:一个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好生活而产生的刚性膜拜,一个是为了培养和找到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而产生的审美情操。这是一个多么复杂,充斥着名利又有荣誉的,丑陋的混合体啊!你们还把脑袋钻进这里,去寻找所谓天空中的宝石。天空中的宝石应该交由天空去寻找。我以为,马云是天才,你们要否认?我以为,何炅是天才,你们要否认?《中国真正一流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

再比如:

如果我要写“圣经”的话。第一句话应该是:人们,你们的苦都是自找的。第二句话是:想想外星人播种之前的猿人吧,你有了自由和食物,已经很幸福。第三句话是:你要求的越多,以后也越难满足,这很危险。第四句话是:因此要贫穷的生活。第五句话是:然后你可以做一个码农。——曾博:此为人生的意义

以及:

人是没有能力去理解耸立在荒无人烟之地的这些非常瑰怪的岩石的。岩石立于地上亿万年,可曾有想过让人一窥?他们自有自己的使命,他们的生命无垠,所以无欲无求,泰然处之而乐在其中。无需蹩脚的奇径,他们天生就是奇伟,瑰怪,非常的:他们生而奇伟,立姿瑰怪,所蕴非常。近千年来反而被独有用心,追求成功的人瞥见,用来论证自己成功的正义性,这何尝不是一种亵渎和讽刺。 …… 正如天上繁星,何必要让人去瞥视呢?人又何必在这个瞥视中,去论断星辰的意义?星辰、岩石,可上亿万年而泰然处之;而人,则需要从恒星中不断攫取能源、从内部斗争中不断获得动力,来掩护自己生存体系的岌岌可危: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勃欣然:论奇观

当然上面这段话的语不似布道者,但其精神内核已然抵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及”耶和华使太阳光照善人也照恶人,降雨给义人,也降雨给不义的人“这样超然的境地了。话说”勃欣然“已经流为娱乐号,为什么能发出《论奇观》这样具有悲剧精神的文章?初读时的我倍感震惊。

我认为曾博的困境在于,他站在人类的角度不断地探寻世界的本原,直至发现这个本原的缺失。回过头来,他发现许多和他一样聪明的(甚至更聪明的)、本应像他一样”独自攀登高峰“以追求世界的”道“的人,或者半途而废,浑浑噩噩地混迹在世界的表象中(名、利、物质)——例如勃学的分支”成功勃学“(江副主袭、曾加);或者从一开始就接受这个悲剧,进而将世界当作一场闹剧,玩世不恭——如和勃学分道扬镳的”婊学“( @晓迪

当然还有更多许多不如他的人,如恶魔的奶爸、轮子哥之流,如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我众人,生活在一个刀俎与鱼肉、韭菜与镰刀的世界中,为蝇头小利蝇营狗苟。勃勃如西西弗斯,试图用失败学推动庸众的社会构成的顽石,但地心引力正如如”成功的诱惑”般不断地让巨石滑落,于是”失败学“的”失败“日复一日。

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木心 《战后嘉年华》

在我看来,“勃学”作为一种风格,已经“完成”了。

一个人进入勃学的几个历程:

零、准备阶段

即使勃学家不承认,我认为勃学的门槛确实得是世俗意义上的(狭义地说,高考意义上的)精英。勃勃早期的知乎回答可以佐证这一点:

曾博:原子跃迁的秘密 (曾博在知乎的第一篇文章)

曾博:[程序员]n皇后问题

一、“深夜在浅色的床单上痛哭”

进入这个阶段的契机,源自精英们没有达到自我期许后深深的自责,这可以是没有考上清华,没有选择金融/CS,也可以是试图完成阶级跨越而不得时的焦虑。

勃学为“暂时失败”的真·社会精英提供了“情绪的垃圾场”,“互相舔舐伤口的角落”;许多“外围勃”大都停留在这个阶段,沉湎在“浙大三本论”、“ZS”、“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我是傻逼”的话术狂欢中麻醉内心,自我安慰,同时这也是许多非勃学圈觉得勃学黑话“耸人听闻”的重要原因。

这个阶段的反思,大多仅停留在对自己过去错误的轨道的追溯,如:

事实上,只要不是具有智力天赋的人,这些徘徊在清北入学门槛的具有各种缺陷的“985学生”们,和那些高中数学都学不好、4级也不想考的三本甚至专科生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被人赏识和主动放弃的门槛更低了一点;你的门槛稍微高了一点而已。一本和三本的区别是社会分工不同;一本和天才的区别却是人神之别。鉴于绝大部分天才都去了清北,那么你的人生和他们分道扬镳并不是谬论。 作者:小勃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07160/answer/1074390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与清华的差距在哪里? - 小勃勃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07160/answer/107439050

对于那些进入竺可桢学院就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亏的人,我只能这么说一句:眼光还是太短浅了。超级大牛不算。但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个人认为,浙大拿专业第一的实际市场价值,不如清华大学的专业前15-10。 我给你们的建议是:如果你是考败来浙,建议复读。只需要1年,可以弥补你日后3年,5年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我没有复读,我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我没有更多的人脉,我不能成为高晓松的校友,我不能和街上的大神们有说有笑,我是傻逼。 作者:曾博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00248/answer/720081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一部分中国人胆怯,怕吃苦怕累,没有梦想,精神懦夫,所以他们才会用: “你复读就能考上吗?” “你说的轻巧,自己怎么不去复读啊” 一方面自我安慰自己,找到了一个虽然很差但是稳定的归宿;一方面搪塞别人的追问。 好像活在这世界上,只要不饿死了,就是大善。 你有理想吗?我就问你 你愿意吃苦吗?我就问你。 …… 如果你复读一次,都考不上现在的大学,那说明你考上现在的大学都属于偶然。你的一生居然是基于一次偶然,你未来还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吗?你考上TOP 2 研究生的概率就比你复读考上985的概率大?你只是犯了拖延症的毛病,殊不知你的未来早已被现在决定。 作者:曾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477997/answer/723990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失败学”

如果一个勃学家仅仅滞留在第一阶段,那不过是一个汲汲于个人成功的二流人物。那点为自身微不足道的的挫折而嗷嗷叫的姿态着实与贩卖焦虑的公众号并无二致。

当失败来临,你在规避失败,还是直面失败?

你有思索过失败的本质吗?

西部世界里觉醒的host中,只有印第安人Akecheta令我潸然泪下:他发现真相后痛苦地落泪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host族群地生存处境而悲悯。他主动担当了沉重的哲学枷锁:探寻整个族群的生存意义。

那么请欣赏勃学名篇(包括但不限于曾博本人):

勃学有以下几个基本定理和原则: 1,“失败”作为一个客体存在于人类社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可以获得成功,但是失败的人依然存在;精英话术只不过选择性无视了他们。 2,失败与成功具有两面性:对社会而言,失败必然存在,而且占据绝大多数,这是因为资源有限与人类社会制度设计的本质缺陷造成的。对个人而言,失败和成功是你的主观感受;你可以觉得自己很失败,但不妨碍别人觉得你成功;或者你可以觉得自己很成功,但不能阻止别人揭穿你的失败。因此,勃学的理论适用性和你是一本还是100本无关。不过,个人感受和社会现实要逐渐结合,不可以有太大脱节,这是一个不断自我认知调整的过程。勃学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失败理论之上的,然而他服务的对象则是个人。——《几个解释》

这个世界上始终存在的最大的误解,是我们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却不明白别人的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理解事,却不理解人。看到了隔靴搔痒的“光荣”,看不到普适众生的“本能”,那种简单到追逐、逃避的本能。因此我们把别人的成功套在自己的身上,以为成功就是人们想要的;因此我们吹嘘别人的成就,却总觉得离自己遥远;因此我们被包围在别人的光环之中,却感不到自己的重量。永远无法明白为什么别人可以坚持,自己却得不到这种成功:动机必须来自于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 ——《成功和本能》 - 曾博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45001

作者:Yiho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86592/answer/1564144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上的诸位都记错了,是“深夜给了我浅色的床单,而我却用来逃避失败。”这是一句对失败人士鞭辟入里的描写和批判。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内涵。人有两个状态,一个是社会性,还有一个是个性。在白天,你是一个学生,是一个员工,是一个公民,是一个纳税人,所以你有老师,有上司,还有国家,这便是社会性。在社会中人是无法自主的,有人会告诉你你要干什么(即使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还会告诉你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什么是模范,什么是败类,他们还告诉你什么是优雅的生活,他们告诉了你一切,而你只能跟随他们的号召盲目地向前走,却永远也走不到头。而到了深夜,你就变成了一个人——你不再是学生员工公民纳税人了,你只是你自己。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这就是浅色的床单所赋予的人的个性。深夜里的人们是可怜的,因为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麻痹他们了。在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之后,他们剩下的只是痛苦。辗转反侧。“白天麻木,黑夜痛苦。”上面说的是觉醒了之后的失败人士,可是更多的失败人士却只是碌碌终生。他们在天赐的浅色床单上逃避着失败——完全地放弃了自己的个性,彻彻底底地成为了支撑起成功人士的一份子,他们为世界的和平、为基因的成功、为成功人士的富强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他们成为了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员工,一个好公民和一个好纳税人,可是他们却成为不了自己。因为在这个人人皆可以“成功”的时代里,他们放弃了失败,也失去了失败赋予他们的个性。

成功本就是一个人的修行。走向成功的最快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学习,用真实本领去创造价值,而不是听这些二道贩子忽悠,在浅色床单上被卖了还帮着数钱。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是鲁迅先生说的。而编写课本的人们,大概也是中国的脊梁罢。——《为什么课本里不教我们成功的方法》RMyzc

三、天下无勃

“勃失败”之后,似乎曾博的转世号的影响力每况日下,沉浸在“比特币”“割韭菜”的琐碎的撕逼中。然而这一阶段有一篇重要的文章,其发表的意义在我看来不亚于《堂吉诃德》之于塞万提斯、《鹿鼎记》之于金庸:

勃欣然:论奇观

我很惊讶为何是“勃欣然”这个流于娱乐的小号写出来的,更惊讶为何没有引起勃学圈的地震——这篇文章的悲剧精神,几乎将勃学从亚文化圈引导入哲学。

成功也好,比成功更本质的“失败”也好,种种“人的目的”在宏伟的宇宙面前渺如烟尘。当成功与失败被一同被置于旷阔而宏大的背景板上,我们感到的只是荒诞——成功固然仅是虚浮的表象,但失败就是世界的本质吗?曾博上升到更高层面的批判,甚至将勃学的内涵也一同否定。

我很欣慰现在那种“孤僻”“高蹈”的气质不再出现在勃勃的小号上,如同R公子一样,也许每个男人孤傲地直逼生活地本质是其最有魅力的时刻,但与其倾其所有地燃烧自己,不如重归生活的平淡——这是一句婊学的鸡汤(原话大意如此 @晓迪 ),但我非常同意。

还是回归木心的那句“行过与完成”

“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人们不介意这句话,我又何尝不知有的生命确实是完成了的。在世界各国的名城首都,我巡礼所及,多的是完成了的、永恒了的生命的化石或结晶,然而近百年来的中国却无此等景观,上海美专的消失,只是极微弱的象征。“兰心”也曾除名,现在又复了名,倒显得有表不及里的反讽意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一番得理的感慨,“早知当初,何必今日”是一点忘情的滑稽。历史这种东西,即使短短一段,也充满寂寂的笑声,多少人还想以“行过”算作“完成”,其实称之为“行过”,乃是为没落者代庖措词,所以还想重复说: “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以示我希望有所“完成”的个人和时代的出现,这是一个额外的残剩心愿,挥之不去,草此芜文,时美东风雪,一九九三年岁云暮矣 ——木心《战后嘉年华》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9-06-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曾博早期干货文章和回答
    • 一、“深夜在浅色的床单上痛哭”
      • 二、“失败学”
        • 三、天下无勃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