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每个task都会有自己对应的IG(inputgate)对接上游发送过来的数据和RS(resultPatation)对接往下游发送数据, 整个反压机制通过inputgate,resultPatation公用一个一定大小的memorySegmentPool来实现(Flink中memorySegment作为内存使用的抽象,类比bytebuffer), 公用一个pool当接收上游数据时Decoder,往下游发送数据时Encoder,都会向pool中请求内存memorySegment 。因为是公共pool,也就是说运行时,当接受的数据占用的内存多了,往下游发送的数据就少了,这样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比如说你sink端堵塞了,背压了写不进去,那这个task的resultPatation无法发送数据了,也就无法释放memorySegment了,相应的用于接收数据的memorySegment就会越来越少,直到接收数据端拿不到memorySegment了,也就无法接收上游数据了,既然这个task无法接收数据了,自然引起这个task的上一个task数据发送端无法发送,那上一个task又反压了,所以这个反压从发生反压的地方,依次的往上游扩散直到source,这个就是flink的天然反压。
从源码来看一下flink是如何实现的
来到数据接收的地方StreamInputProcessor.java中processInput()方法中
这里通过通过handler的getNextNonBlocked()方法获取到了bufferOrEvent后面就会将这个bufferOrEvent解析成record数据然后使用用户的代码处理了
其实这里的handler分为两种
区别主要是barrierbuffer实现了barrier对齐的数据缓存,用于实现一次语义,这里以后随缘更新到容错机制的时候讲
来看一下getNextNonBlocked()方法
这个看到了通过会通过上游inputGate获取数据,具体看一下getNextBufferOrEvent()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调用
先看requestPartitions()
先遍历了所有的inputchannel然后调用了requestSubpartition()在其中
先看一下1处,这里返回了一个Netty的Client来看一下createPartitionRequestClient是怎么创建的
可以看到源码的描述,这里其实就是创建与上游发送数据端的tcp连接的client端,用来接收上游数据的
接着
这里如果已经建立TCP连接就直接拿,与上游还没有建立tcp连接的话就会先初始化Client端,通过这个connect()方法
来看一下第一次是如何初始化连接的
看到这个应该熟悉Netty的同学一眼就了解了,在1处就是Client的具体逻辑了,然后与上游端口建立连接
来看一下具体的Client端具体的逻辑,这里最好对netty有一定的认识
1处是一个用于Encoder 的ChannelOutboundHandler常规的编码器没有什么好说的
2处是用于Decoder的ChannelinboundHandler常规的解码器没有什么好说的
3处 这里分为两种Handler,区别主要是在notifyCreditAvailable()方法
PartitionRequestClientHandler:不带信任机制的
这里取出了所有的带有信任的上游inputChannel并且向其响应发送了一个Credit对象
那带Credit机制的handler何时触发userEventTriggered()来触发向上游发送Credit呢?
先不慌,先来看下client接收到数据后做了什么,看下Nettyclient端的channelRead()方法(这里只看credit机制的)
decodeMsg()方法中
decodeBufferOrEvent()方法
在没有Credit机制的PartitionRequestClientHandler中
requestBuffer()方法就是请求memorySegmentPool中的memorySegment
这里不能确保能获取到,所以会用一个while(true)一直挂着
在Credit机制的CreditBasedPartitionRequestClientHandler中
请求requestBuffer()方法就是请求memorySegmentPool中的memorySegment因为信任机制在请求前就已经保证有足够的memorySegment所以不会请求不到,这里请求不到直接就抛异常了
然后OnBuffer( )方法
1处将将这个buffer加入到了这个receivedBuffers的ArrayDeque中,这里要注意receivedBuffers,这个queue后面会用到(后面处理数据就是循环的从这个queue中poll拉数据出来)
这里还要注意onBuffer方法还传入了backlog参数,这里是一个积压的数据量(既发送端还没有发送的且没有获取到Credit的数据量(buffer为单位)其实就是subpartation中的数据量,发送端会把这个积压量往接收端发,接收端会用这个积压量来判断是否可以发送Credit给上游 )
接着会根据积压的数据量
当可用的buffer数 <(挤压的数据量 + 已经分配给信任Credit的buffer量) 时,就会向Pool中继续请求buffer,这里请求不到也会一直while形成柱塞反压
然后通过notifyCreditAvailable()方法发送Credit,具体来看一下
可用看到这里就触发了前面说到的向上游发送Credit的方法了
到这里,Nettyclient端的初始化以及Netty的处理逻辑就讲完了
现在回到最最开始的地方
requestPartition()那里创建nettyclient后
currentChannel.getNextBuffer()方法中
前面我们说到的NettyClient端channelRead读取数据后会把数据放到一个recivedBuffers的queue中,这里就是去那个queue中取数据然后返回到我们的 数据接收的地方StreamInputProcessor.java中processInput()方法中的得到上游数据以后,就是开始执行我们用户的代码了调用processElement方法了。
然后while(true)开始了下一轮拉取数据然后处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