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从Redshift看弹性分析演进

从Redshift看弹性分析演进

作者头像
用户5548425
发布2020-04-28 11:02:58
8460
发布2020-04-28 11:02:5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韩锋频道

弹性能力,是云产品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各大云厂商的竞争热点。AWS作为全球云厂商的领军企业,其发展方向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下面就从其数据仓库产品-Redshift入手,分析其在弹性能力方面的演进过程,同时也谈谈自己对弹性问题的一些理解。

1. 弹性发展阶段

产品弹性能力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规律。一方面是企业在根据需求不断打磨,更好地满足客户方需求;一方面也是需要一个技术积累沉淀的过程。下面是我将弹性发展划分的几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场景,不同阶段的产品是会长期共存的。

1). 第一阶段:无弹性

第一个阶段,就是无弹性节点。这一时期,云厂商更多是提供标准品。但为了满足来自客户侧的不同需求,往往通过定义多个规格来完成。从数据分析场景来看,比较显著的需求差异就是对核心两类资源:计算、存储的需求差异。一类是提供快速的计算访问,一类是提供海量的数据存储。因此在产品定义阶段,就分拆成不同的规格。例如Redshift的售卖规格(来自官网资料)

通过不同的硬件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当然这种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标品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 第二阶段:资源弹性

走到第二阶段,看到标品规格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可提供资源扩展能力。这里的资源扩展能力,可包含很多的维度。

  • 维度-Scale UP Scale UP,就是提升集群节点单体的能力。可以通过增加资源的方式,提升其性能。例如增加CPU、内存等。通常对于云端产品来说,就是升级了一个规格。
  • 维度-Scale OUT Scale OUT,就是通过增加集群节点来提高整体能力。云端典型的分布式产品,都具有平滑扩容的能力。通常对于云端产品来说,就是增加集群节点数。

以Redshift的DS规格为例,其是支持在一定范围内的节点扩缩容及不同规格间的升降配能力。这一阶段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粒度比较粗,无法精细化管理;无法扩展独立资源,例如只增加计算或存储部分及对扩规格系列的升降配有限度上。

3). 第三阶段:细粒度弹性

在这个阶段,产品会提供独立资源的弹性能力,进而解决上一阶段独立资源的问题。例如单独扩展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这种方式,可以更好满足不同的不同工作负载,提高整体的利用率。常见的场景是,有些用户某项资源不足,但受之前技术架构的影响,又不得不购买一大块资源;而独立弹性的方式则更加精准,有的放矢。这个阶段的问题,在于对独立资源的拆分及分配的精细化粒度。

4). 第四阶段:功能弹性

在此阶段,侧重点不在是资源而是某项功能。产品通过支持特殊功能来实现一定的弹性。例如在数据分析中比较常见的数据冷热分层的问题。在AWS中的RA3规格,就提供了基于S3的冷存储和SSD热存储。用户不需要关心数据分布,就可实现以接近冷存储的价格、热存储的性能的使用体验。这里的功能点,可以依据数据生命周期进行梳理,看在哪些环节可能存在瓶颈或需求,通过扩展功能的形式体现。

从起点的数据接入,是否可满足海量数据抽取;到数据存储的冷热分离、数据加密、数据压缩;再到数据计算的异构计算等等。很多都可以去灵活扩展,可通过特定规格或功能项来丰富产品的能力。

5). 第五阶段:使用弹性

到了这一阶段,则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提供弹性能力。比较典型的如AWS提供的“并发扩展”能力,如下段描述。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帮助用户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用户不在因偶尔的业务峰值,而需额外购买大量的资源,起到了很好的经济性。这一点很具有优势。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极致的情况,即ServerLess方式,用户只为服务付费。例如AWS提供的Spectrum。

当然,这种方式的前提是数据已经存储且所需的服务是低频数据服务。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其实已经可以为用户提供很好的使用弹性。

  • 对于高频用户,使用前者,购买预留资源,满足峰值压力。
  • 对于低频用户,使用后者,无需预购资源,随用随付费。

2. 弹性对客户是个“银弹”?

弹性能力,是未来大的发展趋势,对客户来说也很具吸引力。当用户上云前,面对各大云厂商的产品,该如何选择?面对同一产品,纷繁复杂的规格、特性、功能,该如何去选择呢?这些都是是摆在用户面前的问题,不用简单用弹性方案单一应对。下面是我提供的几点建议,方便客户去评估。

1). 评估业务特征

要想做好选择,首先第一步是做到了解自身。用户当前的数据总体规模、数据增长趋势、数据存储特征、数据访问特征、业务负载模式、技术储备能力等等。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为后面的评估选型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数据增长、数据访问和业务负载,这些可直接关联到对弹性能力的要求。

2). 风险承担能力

弹性能力,可能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帮助企业节省大量成本;用不好,可能故障频发进而影响业务。这里需要企业对相应的风险,有一定的评估判断。简单来做,可做个业务分级,根据不同的业务等级提供不同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针对“使用弹性”的方式,要避免将核心业务跑在全弹性的模式上,规避可能的风险。

3). 规划协调能力

弹性能力,对于企业的规划协调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数据使用上,企业应该是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根据自身发展及对数据使用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企业战略。这对于资源使用上,会有很好的前瞻性,合适扩容?如何扩?扩哪方面的能力?扩容风险?等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此具体的实施上,还需要协调组织能力,数据在企业内部流转中往往涉及很多部门,如果是有损的弹性方案,是需要提前做好预案。

4). 成本收益评估

使用弹性,更多看中是弹性所带来的收益。针对这个,需要有详尽的估算。算算可能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是否对等,是否值得采用。此外,针对使用弹性部分,还需考虑额外的弹性花费,并设置阈值;达到一定程度后,采用预留资源方式更加合理。

5). 使用体验评估

在选择弹性,最为关键的一步评估,是使用体验。各大厂商推出的天花乱坠的弹性能力,是否真的那么美好?弹性是平滑在线的吗?对业务是否有影响?弹性扩展的时长怎样,是否满足企业窗口?弹性受数据规模、业务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何?弹性失败,是否有必要的预案?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选择之前应该考虑并实际评测过的。只要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出合理、最优的选择。

3. 厂商该如何用好弹性

弹性能力,是各大厂商都在追求的核心能力之一。那么,当厂商已经具备了弹性能力,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如何更好将自己的技术输出到云端?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功能评测

弹性能力,对于云下客户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需要主动引导客户。把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相关功能的介绍,特别是此功能能为客户带来的附加价值。可以通过一些user guide的方式,输出这些最佳实践内容,帮助客户了解、熟悉弹性能力。充分享受到云端带来的便利。

2). 性能评测

客户考虑弹性,重点会考虑在两个方向:性能和成本。因此,需要厂商在这两个方面给用户足够多的信息。在性能方面,厂商可提供不同规格的性能评测指标,方便用户了解。如果有可能,可针对客户的实际场景,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测试。这里重点是对弹性所带来的负载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性的建议。这点对客户很重要,客户可据此制定roadmap,逐步上云。

3). 成本估算

承接上面,在做好性能评测的同时,对成本也要加以估算。方便用户了解弹性能力,为他带来的实际收益。厂商可根据自身经验,为客户制定“质优价廉”的方案,而不是让用户自己来选择。

4). 风险评估

没有方案是银弹,弹性也不例外。用户选择弹性,必然要有其一定的风险。信息的不对等,是对于客户来说最大的障碍。这就需要厂商根据自身产品的实际情况、优劣势分析,给客户客观的评估,而不是一味夸大自己的功能。对于SLA、RTO等指标,要有专门的说明。

5). 业务评估

厂商可主动收集客户的使用特征,包括规模、增长、热点等。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做出选择,做好铺垫工作。同时,必要的前期业务评估,也有利于后期的实施及可能的问题解决。

6). 效果评估

客户在使用之前,是很难评估到使用效果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引导+试算+试用”的三部曲。即引导客户选择,评估用户诉求、试算可能的方案,加给出试用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客户明确的信心,也有利于客户充分了解产品。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4-2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韩锋频道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Cloud Object Storage,COS)是由腾讯云推出的无目录层次结构、无数据格式限制,可容纳海量数据且支持 HTTP/HTTPS 协议访问的分布式存储服务。腾讯云 COS 的存储桶空间无容量上限,无需分区管理,适用于 CDN 数据分发、数据万象处理或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数据湖等多种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