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由和坚和黄焘共同完成)前面已经介绍了如何如何通过探索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选项,还有如何通过排除摆脱无意义的多数,最后这篇来聊聊如何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关于执行,有的人喜欢用蛮力来完成,在执行过程中不论多么费力,他们认为只要不计成本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就一定能够完成。但是有的人会设计一套体系,在执行前做好准备,在执行中采用各种办法减小阻力,通过一次次的高效执行沉淀自己的专注能力。当我们处在在家工作的场景中时,由于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比平时投入更多,所以会更容易不加思索的采用前一种工作方式。因此需要一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转变工作执行的思考和完成方式。
这里聊一个额外的话题,2019年大家对996这种工作方式有过激烈的讨论。当前所处的这个高速数字化时代本身就会孕育出来大量的机会和选项,通常作为公司的高层,他们会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信息,这时候不论是为了生存或是抢占市场,他们更想要的是自己的想法能够更快的实现。而采用延长工作时间这种方式是很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在工业时代早期就有了,但按照前面提到两种执行的思考方式,996这种简单延长工作时间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使用蛮力方式。且不说这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的蛮力来获取金钱或者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不是一种“福报”,我们自己应该要能够清晰的意识到高效的执行不是用蛮力来强攻一切,而是能够有一套机制能够帮助我们自己甚至团队来减小执行中的各种阻力。
回想一下过去执行任务的场景,我们是不是往往都是基于最好的情况来考虑问题的,“这只要我5分钟就够”, “给我一周时间我一定能完成一个漂亮的报告”。可实际上任务比预期的复杂,我们从一开始就乐观的估计了形势,没有考虑任何的意外。这就是执行前进行准备的核心目的:为无法预知之事置备缓冲,以便意外发生之时,自己能有回转腾挪的余地。
那么如何才能做充足的准备呢?我喜欢采用任务清单这种方式来进行准备,任务清单是我从一个工作超高效的朋友那里学到的,他虽然是国企员工但工作效率却超越了很多外企或互联网的员工,下面征得他的同意,分享他在实践中使用任务清单开展每周工作的过程。后面推荐他的一篇文章完整介绍这套工作方法,能够深入了解这种工作方法的逻辑。
1. 在每周开始工作之前(时间可以是周一的早上或者是周日的晚上),用记事本的一页写下本周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所有的工作任务不能够超过1页(10-12项任务);另外再预留一页作为当周的缓冲,记录一些可能要去做的任务,或记录周中临时发生的任务。高阶玩家或许可以将一页纸分为固定的维度,将10-12项任务分到各个维度中。2. 虽然尝试过各种数字化的任务管理工具(比如手机自带的任务管理APP,专门统计任务完成时间的ATracker,还有滴答时钟等),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用物理笔记本来记录工作任务,因为相比于数字化工具在书写任务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个工作任务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另外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你可以把这个物理笔记本打开放在旁边,可以减少因为打开手机查看任务而不自觉去回复微信而导致的干扰。3. 一定要使用独立的笔记本来记录工作任务,每周的工作任务都记录在一个独立的笔记本上,每周一页,这个笔记本不再记录其他任何东西,当一年结束的时候,通过这个笔记本你就能够轻松的回顾过去52周都完成了哪些任务,对于过去的一年绝对是满满的成就感。4. 在写下每个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通过情景规划做好风险应对,对每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可以尝试询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任务中最糟糕的情形是什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才能降低最糟糕情形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现在在每周工作开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充分准备的周任务清单了,下面介绍如何简单高效的消灭这个任务清单。
人们很少花时间认真考虑什么样的努力会产生多大的效果,什么样的投入只会产生很小的效果。但就算大家认真考虑了,也很容易认为提高执行效率的唯一办法是加法而不是减法。我们想要出售更多的产品,就要增加销售人员,我们想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就只能增加生产线或者增加生产线的工人。然而,相比于做加法,另外一种提高执行效率的方式是做减法。首先明确最终的目标,然后找到整个执行过程中最慢的障碍点锁定它,最后想办法扫除障碍。
当年马斯克想要出售更多的电动车,传统增加汽车销量的方式是开更多的4S店,而是分析了汽车销售的整个环节,找到其中影响汽车的销售的重要阻碍,大家开车大部分时间都堵在路上,然后针对这个主要障碍马斯克从加州政府那里获得了特惠政策,就是使用特斯拉即便是单人也可以直接使用多乘客快速车道,然后通过扫除这个关键阻碍实现了特斯拉销量的增加。
小步快跑这个思想已经是现在很多人都很认同的方法了,这个方法的底层心理学原理是人类行为的两大主要驱动力:成就和对成就的认可。所以每天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对我们的感受和表现产生巨大的影响。要真正完成重要的大事,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然后运用这种动力去创造下一个胜利,胜利会带来更多的动力驱动我们持续前进。那么如何采用好的制度设计实现小步快跑呢?还记得我们在准备阶段每周的任务清单吗,我们要求每周的任务清单是10-12个,为什么是这个数量,就是因为按照这个数量要求我们每天至少要完成2个任务,当你每天完成任务并在任务清单中画出一个得意的对勾时,你会获得最直接的进步反馈。最后记得在完成当日的任务之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一杯甘甜的清茶,一次酣畅的运动,或者享受舌尖的美味。
除了小步快跑,我们还要想办法让跑变的轻而易举,这个办法就是利用习惯的力量,通过建立触发机制来养成一个自动执行的习惯。现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解释了习惯的运作机制,当我们重复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神经元会通过突触建立新的连接,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连接关系不断加强,从一条羊肠小道变成了高速公路。那么如何建立这条高速公路呢,就是给自己建立一个触发机制,使用“一旦如何如何,就怎样怎样的句式”。就怎样怎样是你要完成的重复任务,关键的是一旦如何如何,这个就是你需要锚定的触发器,必须是你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个习惯,比如每天刷牙的时候,每天打开电脑的时候,每天吃饭的时候等等。
财新的主编王烁就利用这个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常规,他的方式是这样的,他故意每次把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放在一起,然后给自己定义了一个触发机制:一旦去拿手机的时候,就拿起电子书阅读器。然后通过每天多次反复的进行触发机制的执行,建立了新的的习惯。降低了使用手机的时间,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书籍阅读时间。
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进行执行前的准备,如何在执行中采用三种方法来提高执行效率。现在要考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通过这样的高效执行究竟是图什么呢?
通过上述三个目的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怪圈,我们通过探索,排除,和执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但工作效率的提升结果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工作任务,更多的工作任务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的再一次降低,所以又要再来一次这个无止境的循环。所以在我看来,这一次次的循环中必须有什么东西是在不断增强的,否则这些循环对个人来说就是简单的重复而已。
这个不断增强的东西,就是个人专注能力,全身心专注于此时此刻。有些人念念不忘过去的成功与失败,并让自己沉浸在未来的机遇和挑战里面,他们容易错过当下和此刻,他们时刻都感觉自己在疲于奔命。但专注者聚焦于当下,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他们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专注带来了心神的宁静,不再纠结,不再焦虑,生命的质量也在专注过程中不断提升。
当年巴菲特和盖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和两个人玩了一个游戏,他叫两个人在纸上分开写下一个对自己人生最大帮助的词,巴菲特和盖茨没有任何交流,然而当两个人揭晓谜底的时候,两个人写的都是“专注”。
关于如何训练专注,最近倒是发现了一个小众的 APP 分享给你,APP 的名字叫做潮汐,主要提供一些高清的壁纸和四种使用场景,专注,睡眠,小憩,呼吸。听说这款 APP 最早是为了改善睡眠而开发的,不过对我来说我最常用的是专注和呼吸两个功能。呼吸是给冥想场景用的,专注的工作原理和番茄时钟类似,可以自己定义需要专注的时间,但这个 APP 特别之处在于能够提供各种背景声,比如我最喜欢的海浪声,森林的鸟叫声,甚至下雨声都会分为小雨和雷雨几种背景声。我现在在工作的时候都会打开手机调成勿扰模式,然后打开 APP 开启一段美妙的专注时光。
聊到此处,关于《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在家办公》这个系列的文章我一共写了 4 篇:+ 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在家办公 1-精要+ 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在家办公 2-探索+ 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在家办公 3-排除+ 如何应对拥挤不堪的在家办公 4-执行
这个系列原本的出发点是解决我自己本身的挣扎,从二月初开始我就和团队一起进入到正式复工的状态,整个二月都是在家办公,三月开始随着疫情的缓解可以出门工作了。但是随着写作过程中的各种思考,实践,总结,再调整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我逐渐开始意识到,也许导致拥挤不堪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疫情期间的在家办公。
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复杂,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也无穷无尽,对于要应对这一切的你我来说,不论在家办公,还是去办公室办公,拥挤不堪都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只是现在在疫情期间,这种感觉被进一步放大了而已。与去办公室办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可以把办公室当作工作的界限,心安理得的把工作留在办公室里。
如果拥挤不堪是不论在家办公还是在办公室办公的常态,我们就需要有一份地图能够指引我们更有效的应对这些场景。所以请你不论是不是因为在家办公这个标题吸引进来的,都希望能够从这个系列中提炼出来能够真正帮到自己的工作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探索区分有意义的少数和无意义的多数,比如如果通过排除来消减无意义的多数,比如如何通过执行来让有意义的少数执行起来毫不费力。但是这一切的改变不是让我们变成一个工作机器去处理更多的工作,而是能够在工作时专注于每一个当下,并通过专注来感受生命的优雅和意义。
最后,愿你我不再因为老板无止境的工作安排而感到焦虑,不再因为没有满足孩子的各种请求而感到内疚,也不再因为自己没有达成某个目标而沮丧难受,愿我们都能专注于每一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