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我业余时间在做Quant,而且真的有自己的真金白银在线上交易。还有Quant网红BBQ在持续忽悠广大码农业余做量化。或许你也想过要不要业余时间做Quant。
确实是有一些人通过业余时间做Quant很成功的。记得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听了一个大神的讲座。这位大神的简历非常牛,北大本硕博,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为研究员,手里论文专利一堆。他还声称自己编程能力非常全面,从汇编到并行计算再到操作系统源码,各种程序都研究过。就是这样一个大牛,那年在巡回做一个他的交易系统的讲座,可能也是在顺便招人。这位大牛叫做俸旻,现在一边开着量化公司,一边还是某个大学的教授。你能百度到他的信息。大牛说自己当初走上这条路是因为有个人知道期货市场有一个非常可靠的套利机会,听说他工程实现能力强,所以来问他要不要一起做,他犹豫了犹豫最后决定去做了,结果还真成功了。他在讲座现场也把这个套利机会告诉大家了,就是在主力突然拉升的时候去抢次主力。他说只要机会出现真的抢到筹码,一次挣个几万几十万非常容易。有了这次成功,他就慢慢的在Quant的路上越走越远。金融市场上确实有个人业余做量化的空间。有的机会容量小,机构根本看不上,而一般散户又没有能力做,编程能力强的个人就有机会了。
虽然有大神的成功在前,我还是奉劝各位,不要轻易走上业余量化这条路。大牛的成功在于先看到了机会然后去做,而不是大多数人为了做量化而做量化。如果你没有任何基础,仅靠业余时间闭门造车找到可靠alpha的可能非常小。浪费时间做量化,还不如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量化能做出稳定年化15%的策略已经是非常专业的水准了。就算你投入两三年的收入,15%的年化,10年也就4倍,还不如加杠杆买房的无知群众。而主业做好了,升职加薪带来的收益可远远不止这些。况且就过去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美股和中国楼市的情况,buy and hold就行了,浪费那么多时间做量化干啥。
顺便再劝退一下用那么一两个月工资的资金量听消息炒股的散户。天天上班划水盯盘频繁交易真的没什么意义,还不如认真工作争取升职加薪。如果你真的把炒股当做一个业余爱好,那就认真调研,然后buy and hold,不要频繁交易影响工作。
劝退,同时也是自我反省。
写于深圳返京飞机上。
————
在前段文章中,我劝在没有一定实力,普通老百姓不要入业余Quant这个坑。就算你所得到的策略已经优秀到了专业水准(稳定年化15%),你可能也不如加杠杆买房的无知群众。今天我要劝退的是另外一群人,就是无畏的Quant创业者。
我先来看看Quant创业成功都是什么样的人。
其中一类是九坤、幻方、因诺这样的。他们是什么特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年化翻倍的高夏普策略。这样他们只要千万级别的投资就可以迅速积累出财富可以聘用比自己聪明的人,并且,他们这套翻倍策略,保证他们不饿死。
另外一类是金融界老兵创业,他们的特点是人脉广,影响力大。他们用不着做出翻倍策略,只要能有年化百分之十几的稳定策略,就可以靠自己的影响力和销售能力做到十亿以上规模,然后活得很好。这个老兵的定义也不是说非得投行MD级别。我认识的就有在主流Quant基金混过比较高级别的80后创业成功,也做到了十亿规模。
那么我们要劝退的是哪些人呢?就是那些除了只有名校头衔忽悠人,没有什么实际实力的。这些人刚开始创业能募集千万级别的资金算能力不错了,这千万级别的资金大概率还是亲戚朋友那里来的。就算你募集到了1亿吧,假设你的策略赶上了量化私募的公开策略的中等水平,年化10%,管理费加业绩提成也才300万,租房等各种开支50万,剩下250万,也就刚够养你那几个好哥们,而且客户拿到手也就7%,明年还投不投你还不一定呢。而且,你创业初期一旦有一年净值曲线走坏,年化低于5%了,甚至亏钱了,怎么办?
所以,我劝你没有金刚钻就不要创业,如果你已经走上这条路了,我觉得你努力的方向可能应该是小容量(1000万-1亿)的翻倍策略,而不是容量百亿的10-15%策略。
在这里也顺便提醒一下如果不是公司合伙人的好朋友,应届毕业生不要去规模一亿都不到的小私募,风险太大太大,职业路径分分钟走歪。除非这家私募有翻倍策略保证公司不死。
两篇劝退,其实都不是完全的劝退,而是希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再开始,不要冲动行事。甚至,聪明人眼里可能还是劝入,因为,我毕竟给了那么多成功例子。
写于早起的清晨。
2020年第19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