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设计玩家的兴趣曲线

设计玩家的兴趣曲线

作者头像
王兵
发布2018-06-14 15:47:35
1.8K2
发布2018-06-14 15:47: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程序员笔记

兴趣曲线

想象一下你有一场表演,为此设置了5个相对独立的小节目,你知道观众对每个小节目的兴趣和兴奋程度,那么如何安排这5个节目的顺序呢?上图的纵坐标是观众的兴奋度,横坐标是5个独立的小节目按时间顺序的排序。哪种排序会让观众感觉更好呢?事实证明第二种会让观众感觉更棒,因为观众从最开始就很兴奋,随着表演的逐渐进行跌宕起伏,然后为最后的高潮蓄力,最后爆发。相对比较起来第一种在开始没有抓住观众的兴奋点,随后虽然慢慢有了两个小高潮,但对比并不强烈,最高潮之后结尾却没能给人特别的感觉,不够淋漓尽致。

那么问题就来了:「事件的展现顺序如何能抓住客人的兴趣点?」这里用客人,是因为不单是游戏玩家,任何体验都可以运用这个模式。

一条良好的兴趣曲线

上图是一条良好的兴趣曲线,

  1. 在 A 点,客人会感受到一定级别的愉悦体验,否则他们很可能就此离开,我们期望初始的兴趣能尽可能地高,以确保能留住客人。不然可能会引起整体的体验缺乏乐趣,甚至留不住客人。
  2. 很快到了 B 点,这个点称为「饵」(原文为 the hook,我觉得「饵」更贴切一点),真正抓住你,让你兴奋的体验,就好像一段乐曲的前奏,给客人一个「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提示,同时也帮助客人渡过那些并不是很有趣的部分,这个阶段会逐渐展开娱乐体验,但高潮还在后面。
  3. 一旦钩子的过程结束,我们的情绪会稳定下来,经过良好的排序,客人的兴趣会逐渐上升,在 C 和 E 点达到峰值,偶尔在 D 点和 F 点下降一点,那也是为了下一个高潮而预先设计好的缓冲。
  4. 最后在 G 点有一个高潮,随后迅速到 H 点结束故事,客人也得到了满足,体验结束之后,我们希望客人仍然意犹未尽,甚至带着更多的渴望离去。

值得高兴的是,兴趣曲线跟总时长并不相关,你可以用在5分钟的表演上,也可以用在5小时的游戏上,甚至可以用在500小时的大型游戏体验上。另外兴趣的测量有时候可以定量化,比如半条命当中,你可以以玩家的死亡次数为纵轴来绘制曲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游戏难度设定的曲线同样符合兴趣曲线。500小时的大型体验里,用分形在每个小段落里应用兴趣曲线规律:

  1. 对游戏全局来说,用开场动画以及接下来的关卡提升玩家兴趣,然后跌宕起伏一会,最后以一个大高潮结束。
  2. 对每一个关卡来说,有开场的美术场景或者小挑战来鼓舞玩家斗志,接下来不断给玩家各种挑战来提升兴趣,直到关卡末尾,一般都会有个小 Boss 来作为结尾。
  3. 对每一个挑战来说,每一个玩家遭遇的挑战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兴趣曲线来设计,初始占优,继而苦战,坚持到最后挑战成功。

评估兴趣

事实上,量化的兴趣评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的指标来评估玩家的「有趣度」这样的数值。不过好在我们也不需要知道那种数值,我们只需要知道相对的兴趣程度和兴趣的变化就够了。总的来说有下面三个兴趣因素:

  1. 与生俱来的兴趣点,一般来说,冒险比安全更有趣,奇幻比简单更有趣,特殊比普通更有趣,一个男人决斗比吃饭更有趣,我们有着天生的偏好有趣的驱动力。
  2. 艺术的表达方式,在展示体验时使用越强的艺术手法,玩家感受到的刺激就会越强。当然需要尽量在玩家能理解的范围内加强。普通玩家不理解的话,就作为「彩蛋」给那些粉丝玩家吧。
  3. 代入感,驱使玩家用他们的想象力融入到体验当中,让他们觉得这些故事像发生在他们身上。创造会让玩家产生共鸣的角色。从刚接触的陌生人,逐渐了解,慢慢成为朋友,当玩家开始关心他们的成长、经历、选择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精神上把自己放到角色身上了。带入感的关键是要完成的世界观和相对稳定的角色设计,角色可以成长,但角色那些根本性的人格并不能改变,否则玩家会感到虚假、矛盾从而离开体验世界。另外,那些「游戏周边产品」也是玩家接触幻想世界的另一途径,增加玩家的代入感。

兴趣因素间的关系

有些街头表演胸口碎大石这样的体验,会让你觉得满足了内在冒险的兴趣,却不够艺术,也没什么代入感。小提琴演奏会让你觉得有着相当的艺术性,却不一定有内在兴趣或代入感,除非你能从音乐家身上感到一种特殊的共鸣而产生代入感。俄罗斯方块则是属于强代入感低内在兴趣和艺术表现的,玩家决定了一切,成功还是失败完全看玩家的表现。其实大多数游戏最擅长的是让玩家产生带入感,这也是游戏体验的核心之一。

把三种兴趣因素放在一起,画三条兴趣曲线,你能对你的游戏产生更深的洞见。反过来,从设计兴趣曲线角度设计游戏,你就会拥有更强的设计能力!

总结


lens #61 兴趣曲线:虽然每个人的思维喜好难以捉摸,但是最令人舒畅的模式是简单而引人注目的。设计游戏体验中玩家兴趣的变化曲线,询问自己如下问题:

  • 我是否知道我游戏的兴趣曲线是什么样的?
  • 兴趣曲线的开始有没有诱饵,总体上是不是逐渐上升,中间有没有休息的部分,最后是否有压轴?
  • 如果我的体验时间比较长,有没有曲线内部的兴趣曲线,如何做?
  • 我对兴趣曲线的直觉是否和玩家一样,如果让玩家来画他们的兴趣曲线看起来会是什么样的?
  • 每个玩家都不一样,不同类型的玩家的兴趣曲线可能差别会很大,试着为目标类型的玩家创造属于他们的兴趣曲线吧。

lens #62 与生俱来的有趣:询问自己如下问题:

  • 游戏的哪些地方会立刻抓住玩家的兴趣?
  • 游戏是否有让玩家看到或是做一些他们从没见过、做过的事情?
  • 游戏有什么直觉上的吸引力吗?如何强化?
  • 游戏里有没有戏剧性的变化?如何强化?

lens #63 艺术性:我们热爱美丽的事物,询问自己如下问题:

  • 游戏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如何让每个东西看起来更美?
  • 游戏中不那么美的部分,看能否组合起来让他们感觉到「诗与远方」?
  • 游戏中的美意味着什么?

lens #64 代入感:玩家正在享受体验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带入其中,询问自己如下问题:

  • 游戏中有什么是跟玩家相关的,还能再加吗?
  • 游戏中有什么东西可以抓住玩家想象力,还能再加吗?
  • 游戏中有没有哪些场景是玩家很喜欢去的?
  • 有哪些角色是玩家很喜欢玩的?玩家能成为那些人吗?
  • 玩家有没有机会去体验他们真实世界中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 游戏中有没有玩家不想停下来的时候?

这篇文章是我读 Jesse Schell 的 The Art of Game Design 的笔记和感悟,本书也有中文译本,名字叫全景探秘游戏设计艺术。接下来的几天,我会陆续发布后续的文章笔记。


都看到这了,留个言,点亮那个 ♡ 让我开心一下吧~~_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5.04.01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兴趣曲线
  • 一条良好的兴趣曲线
  • 评估兴趣
  • 兴趣因素间的关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