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间订货法(POQ,Period Order Quantity)
计划订单产生来满足某期间的需求,用户只需输入订货间隔期,系统会依订货间隔期栏位设定的天数,先计算该期间各天的净需求,然后按期间将各天的净需求进行汇总后进行批量调整,在各期间的第一天生成计划订单。
批量调整的公式为:计划订单量=最小订货量+取大整数【(净需求-最小订货量)/批量增量】*批量增量。
温馨提醒:对于周期性订货的物料(如供应商有良好的信义,且需求相对稳定,采用周期订货对双方都便利的话,可以采用该类设置),同时要设定订货间隔期。
二、批对批(LFL, Lot For Lot):表示对每一天的净需求都产生计划订单。批对批(LFL)同样会考虑最小订货批量、批量增量。计算公式同上。对大多数没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设置。
对于订货策略为批对批和期间订货法的物料,在进行批量调整时,会考虑最小订货量和批量增量的影响,计算公式为:计划订单量 = 最小订货量+取大整数【(净需求-最小订货量)/批量增量】*批量增量。
三、固定批量(FOQ, Fixed Order Quantity)
计划订单数量是以净需求为基础,订单数量必须为固定/经济批量所定数量的整数倍。此时系统将设定:最小订货批量=批量增量=固定批量,调整公式同上。
对订货策略为固定批量法的物料,其计算公式同上,但最小订货量和批量增量都取固定批量的值。
如果设定了这些值,系统在计算MPS/MRP时将把净需求进行调整。这可能会导致需求量的放大。
温馨提醒:如果每次订货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可以采用该类设置。同时要设置固定批量。
四、再订货点(ROP, ReOrder Point)
当库存降低到再订货点以下时,系统将产生需求,计划订单量为固定/经济批量指定的数量。如果库存大于再订货点,则用(库存—再订货点)/日消耗量的最小整数算出库存还可维持的天数,在该日期后再产生计划订单。
温馨提醒:对于不太重要的物料,因其金额低,可以设置成这种订货方式。其前提是需求固定。同时要设置再订货点。
最小、最大订货批量及批量增量、固定/经济批量;
最小订货批量是指每次订货量不能低于此值;
最大订货批量是指每次订货量不能大于此值(最大订货量在计算过程中未做限制,只会在计算日志里进行提示);
批量增量是指物料的最小包装单位或最少生产数量;
固定/经济批量是指每次订货最佳的批量。
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很多,最基本的策略有4种:①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 R)策略;②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 S)策略;③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 S)策略;④综合库存策略,即(t, R, S)策略。
1.(Q, R)策略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Q。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高、需求波动性很大的情形。
2.(R, S)策略
该策略和(Q, 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 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I,则其订货量即为(S-I)。该策略和(Q, R)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
3.(t, S)策略
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经过固定的检查期t,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为I1,订货量为(S-I1)。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补充(S-I1),库存到达A点。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时期 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2),经过一定的时间(LT-订货提前期,可以为随机变量),库存有达到新的高度B。如此周期性检查库存,不断补给。
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该策略适用于一些不很重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
4.(t, R, S)策略
该策略是策略(t,S)和策略(R,S)的综合。如图所示,这种补给策略有一个固定的检查周期t、最大库存量S、固定订货点水平R。当经过一定的检查周期t后,若库存低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否则,不订货。订货量的大小等于最大库存量减去检查时的库存量。如所示,当经过固定的检查时期到达A点时,此时库存已降低到订货点水平线R之下,因而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S与当时的库存量I1的差(S-I1)。
经过一定的订货提前期后在B点订货到达,库存补充到C点,在第二个检查期到来时,此时库存位置在D,比订货点水平位置线高,无须订货。第三个检查期到来时,库存点在E,等于订货点,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3) ,如此,周期进行下去,实现周期性库存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