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本由机器自动转译,部分词句存在误差,以视频为准
00:00
这个月,系统终于完成了从MYSQL集群到open ten base的迁移,说实话,这个过程比预想的要曲折很多。作为主导这次迁移drrii,我想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准备使用open ten base的同学一些参考。1、为什么选择open ten base? 先交代下背景,我们是一家制造科技公司,核心系统原本用的是MYSQL主从集群加分库分表,随着业务增长遇到了几个痛点,扩容困难,分库分表后每次扩容都要停,服务迁移数据跨库查询复杂业务需要大量跨库,Join性能很差,Op需求增长,实时报表需求越来越多,MY扛不住,事物一致性,分布式事物靠业务层保证,经常出问题。2、open ten base架构出探刚开始接触open ten base时,被它的架构设计惊艳到了,不同于传统的主层架构,它采用了真正的分布式设计。2.1,核心组件解析通过一个周的使用,我对各组件的理解。2.2,双内核的奇妙体验open ten base最让我惊喜的是双内核设计,我们有个老系统,用pastor s TL.
01:00
系统用MYSQL,原本需要维护两套数据库,现在两种语法都能无缝支持,这在易构系统整合时太有用了。三、迁移过程的那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迁移过程踩了不少坑。3.1,数据迁移策略我们的数据量有50TB,直接导入导出肯定不现实。最终采用的方案3.2,遇到的兼容性问题虽说100%兼容MYSQL,但还是有一些细节差异。3.3,性能调优经历刚迁移完,性能反而下降了30%。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找到了原因。问题一,跨节点专性能差。问题二,小查询延迟高。原因是每次查询都要经过proxy解析,对于简单查询开销较大。解决方案使用连接池减少连接开销,批量查询合并,读写分离,只读查询、直连datae、4H能力、实测open ten base能力是我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实际效果如何呢?4.1,典型场景测试4.2,资源隔离的妙用olp o.
02:00
混跑最怕相互影响。Open ten base的资源隔离做得不错,这样即使分析查询再复杂,也不会影响核心交易。5、生产环境的最佳时间5.11分部设计,这是最重要的,分部件选错了性能会差很多。5.2,监控和运维我们搭建的监控体系特别要监控的指标,GM事物压数、跨节点查询比例、数据斜度、同步延迟。5.3灾演练本周做了次灾演练,结果让人满意。6、总结与展望经过一个月的使用,Base给我的感受是优点,真正的MYSQL兼容,迁移成本低,P能力强悍,一套系统搞定,Op+olap扩展好,加节点就能扩容。腾讯背书遇到问题,社区响应快不足,文档还不够完善,很多细节要自己摸索,生态工具不如MYSQL丰富,需要一定的分布式数据库,使用经验未来规划,继续优化分部件设计,提升查询性能,探索冷热数据分离,降低存储成本,尝试Oracle兼容模式,看能否替代Oracle。总的来说,Open ten base是个不错的选择。
03:00
特别适合有H需求的场景。如果你也在寻找分布式数据库方案,不妨试试看,有问题欢迎交流,咱们一起踩坑,一起成长。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