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冬日里,关于产品的碎片随想

寒风平地起,仿佛要把时光冻在那里,也没有给人们太多的时间准备,匆匆里一年竟走到了末尾。

连续多日的降温,着实让人感觉到冬日的凛冽了,不出门便是最好的选择。在家里,瘫坐在电脑前,探索着互联网上的可能性,希望找到未来的方向。再次打开昔日的笔记,趁着年末岁尾的间隙,整理一下凌乱的人生计划以及平淡的日常。

时间过去了许久,凌乱依然如初。但是,在整理过程中迸发出几点新的思考,细细琢磨一下,还是别有趣味的。

关于知识管理

今年夏天第一次了解到语雀,进而接触到知识管理,豁然打开了一个新思路。想想电脑里堆积的资料,网页内收藏的链接,手机中记载的灵感,是时候翻出来好好管理一下了,这样可以清晰地搭建知识库,方便日后的输入与输出。

进一步了解后,知识管理不只是资料文档的整理与归档,而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繁复的工作,通过文字、图片、符号等显性知识串联起零碎的信息,从而形成个人专属的知识网络。

由此说来,一款得心应手的知识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了。

关于理想化工具

在我心目中,一款出色的知识管理工具应该是打开便捷、编辑流畅、展现清爽、输出自由。

输入方面:支持多端跨平台输入,尤其是便签类信息能够快速便捷输入。另外,也需要支持不同类型的文件形式导入,方便内容的丰富。

编辑方面:能够自由拖拉编辑,实现简单的动效交互,对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也能单独编辑。

展现方面:打开后,映入眼帘是清爽整洁的界面,目录栏能够清晰展现内容排列。

输出方面:不仅可以导出文件,还可以进行多端分享,以链接、卡片等形式。

这只是我自己的单方面的想法,其实根本无法实现。一款优秀软件,离不开细节控的产品经理。在这方面,我觉得老罗应该最佳人选,在产品理解、UI审美、使用细节、惊喜功能等方面有着非同想法的天赋,我相信如果他接手做一款这样的软件,定会动人心魄。

只是,老罗离开了锤子科技,锤子科技离开了这个时代,只剩下一群曾经欢呼过的人们在孤独守望。

关于使用体验

目前接触到知识管理的工具只有三款:语雀、我来wolai、FlowUs息流。

语雀,主打的产品理念就是搭建数字花园,在产品执行的时候也是如此。打开“我的花园”,一眼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花园首页,上半部分可以进行自定义,介绍自己以及知识花园,风格完全可以实现多样化。下半部分是新建的知识库,点进去可以看到树形的知识目录,串联起平时零散的碎片知识,提供的模板可以辅助实现多样化输出,比如个人图书馆、年度计划等。

一段时间体验下来,语雀的知识管理工具属性更加聚焦,进行知识管理更加便利。但是,最近语雀的频频更新,发现语雀的志向不仅仅要做知识管理工具,社交似乎是语雀更想要的。从网页版到手机端,逛逛功能的上线把社交拉突出了主要位置。在页面端,花园推荐的功能不断更新平台的用户,增强了关注与曝光。

另外,语雀主打的产品小记,是一种便签笔记类功能,便于日常记录与输出,打通了与知识库的捆绑,实现了多端联动。如此看来,语雀以小记为切入口,实现了信息的收集与输入,进而沉淀到知识库,在“逛逛”里实现知识的分享,一个线上的知识生态初具雏形了。

反观我来wolai,目前没有看到社交的动向,但是就其风格来说反而更具社交属性。我来的知识管理逻辑是以套娃式页面呈现,在一个大主题之下,可以新建多个层级页面来管理知识体系,而非语雀的模块化知识库。

但是,我来wolai在模板方面还是相当地给力,从个人到团队,从管理到生活,都有大量模板可以使用,对于新手来说还是相当友好的。

FlowUs息流与我来wolai整体上非常类似,产品设计的逻辑、界面布局风格等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些微调。如果比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我来wolai的风格,体验感好一点。

不管是语雀的模块化,还是FlowUs息流与我来wolai的页面式,都是知识管理的一种逻辑,难以区分哪种优劣,就看个人适合哪种逻辑了。

在细节体验上,我来wolai的功能限制比较多,基本上都需要付费使用,其中就包括微信剪藏,阻断了用户的与产品的多端互动使用,FlowUs息流的微信剪藏功能也是会员模式下才可以使用。语雀的小记免费模式就能使用,可以带动多端互动。

比如,在我来wolai添加的图片不能添加超链接,而语雀则可以。在页面编辑方面,FlowUs息流与我来wolai更自由,风格多样,抓年轻人的心,展示也更加美观。

知识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这样,各有各的特点,就看与你的需求是否契合。

在付费方面,语雀更划算一下,其实免费的模式下,语雀的功能已经满足了大部分需求。有一点不友好的是,免费模式下新建的知识库不能公开分享。

再看我来wolai,免费模式有些功能受限,免费空间仅仅200M,稍微用一下就不够了,需要开通会员,性价比略低。FlowUs息流在免费模式下有2G,足够使用了。

不少伙伴会说,在知识管理方面,Notion应该占有排面的。这款工具在知识管理上确实有着先锋的光芒,从设计到使用,一直处在引领。

可是,英语的界面对我来说,用起来很费劲,有可能需要输入的内容不多,但是查阅页面的英语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有时候,受限于服务器的缘故,打开不是慢就是卡,暂时先不用了,据说有汉化版,观望一下再说。

关于All-in-One

这段时间以来,在各个工具中来回试探,发现各有特点,没有一款工具能够满足所有需求,看来All-in-One的思想也要改改了。

在互联的世界里,精髓在于整合各自的擅长。对于工具来说,要使用它亮点的部分,而不是一股脑全部压在上面,否则的话“沉没成本”就会变高。尽管在各个平台频繁切换确实烦人,但是就目前而言,All-in-One的方案还是行不通。

也就是说,先明确自己的需求,再去找工具,尤其是在美化页面的方面,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以我个人来说,我选的模式就是多个工具联动,搭建一个知识体系。既然是体系,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有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输入方面:我使用手机自带的便签工具锤子便签+Cubox,收集日常的碎片信息;

中转方面:我使用石墨文档进行归类整理,这款工具已经使用多年了;

输出方面:我使用微信公众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完整输出;

沉淀方面:我使用语雀做知识库,搭建知识体系;

管理方面:我使用FlowUs息流进行生活记录和规划。

总体而言,目前我的信息——知识体系就是这样构建的,用工具服务需求,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关于付费

这本身就是一项商业行为,有服务就有收费,是很正常的。用户掏腰包付费,商家投入资源研发优化,带来更好的体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对于用户来说,重要的不是付费,而是稳定和长久。相比资料信息的丢失,付费显得微不足道,只要商家能够持续提供良好服务,用户付费还是很容易撬动的。

关于工具

不要爱上工具。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海师傅(海皮尼斯,得到深度用户)说的这句话。与工具打交道,我们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从刀耕火种到新石器时代再到数次工业革命,都是在不断改进工具,从而提升社会生产力,改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今,我们迈进了数字信息化时代,工具的使用与变革时刻进行,我们更应该让工具服务于人,而不能被工具绑架。通过这段时间对工具的摸索,我也是深刻认识到,一定要让工具当做工具,而不是去仰望与供养。

我觉得海师傅说的不是金句,更应该是产品发展与使用更新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工具之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21210A05G4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