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2》中显示,2021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共计 36570 家,其中三级医院仅为 3275 家。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来自基层的患者纷纷涌向大医院,进一步加剧了 “看病难”、“医生工作强度大”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医疗行业尤其医疗影像诊断带来新方向,但三级医院的需求与基层医疗机构大不相同,解决临床问题、深入理解医学、科研能力提升是三级医院面临的问题,而医生+人工智能的组合,或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双眼诊断,实现 1+1>2 的惊艳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截至 2021 年末,河池市常住人口约 341.91 万,其中壮族及少数民族占比 80%以上。不同生活民俗在这里交汇,融合,也让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有了不同选择。
近日,在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诊疗中,“双眼诊断”医生和患者的故事或许正是当前医疗科技发展的最好验证。2022 年,随着诊疗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准智能)的肺结节 CT 影像智能分析系统助力胸部 CT 肺结节诊断工作。
一名体检患者在一次胸部 CT 检查中,被告知有一微小结节需要特别注意,并需要定时进行随访观察,在随后的随访中,结节并未有明显增长,以至于医生并未给出下一步的诊疗意见,建议持续随访。在近期的一次胸部 CT 检查中,医生通过肺结节 CT 影像智能分析系统的提示,为“同一病灶”的“多次”检查记录进行结节体积、密度等智能对比后发现,结节有了微小的增长趋势,但这是医生肉眼无法进行分辨的。经讨论,该患者的结节恶性概率较大,于是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后进行了手术,证实了病灶恶性征象,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得到了“大医院”的诊疗水平。
患者为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送来锦旗
肺结节 CT 影像智能分析系统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医生与人工智能的“双眼诊断”为患者带来更准确、高效的病灶判断与病灶发展趋势预警,同样也为患者早期发现恶性病灶、降低预后成本带来了科技赋能。对患者而言,更早期、更精准的诊断,带来的却是生命的延长。
据悉,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所运用的医准智能人工智能系列产品,已在全国千余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运用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将顶级专家的诊疗能力复制,达到对病灶的智能识别及分析,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影像诊断分析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医院就能得到高效、精准的检查与诊断。
科技赋能,为医疗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人工智能的另一个优势展现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面。
目前,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引进医准智能针对肺结节、肋骨骨折及乳腺影像检查的辅助系统,助力医生更精准地进行肺癌早筛、肋骨骨折外伤鉴定、乳腺癌早筛等智能辅助诊断及辅助科研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运用医准智能肋骨骨折 CT 影像智能分析系统结合临床开展相关研究,发表了《DR 双能量减影技术联合螺旋 CT 骨三维成像技术、肪骨骨折 AI 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荣获 2022 年广西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并运用医准智能肺结节CT 影像智能分析系统开展肺小结节相关研究,论文被中华医学会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CR2022)录取。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作用被凸显。
随着医疗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在临床中,在科研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像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到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为未来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夯实基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