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互联网及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很多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我结合自己的在工作中评审和评估的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个方面,从字面来说,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一些工业要素的互联,在实际过程当中很多都将其简化为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工业互联网的一种应用方式,也是一种基础的运营方式,但这远远不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含义。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企业数字化架构的一种操作系统或是技术平台。硬件的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但更重要的是软件操作及其业务运行方面的互联。简单而言,工业互联网是传统MES、ERP等相关系统的一种新技术架构。
第二方面是目前关于工业互联网的讨论,更多的偏重于技术,而不是真正的和工业业务结合。在实际实践过程当中,有一部分倾向是软件的组织和配置采用一种较为灵活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工业互联网特点,但这个真不是业务层次的工业互联网模式或架构。比如,目前有很多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MES或者MOM系统的实践,基本上大多就是软件功能模块的一种组织与配置,并且这种功能模块,相对而言是偏宏观的。正如ISA95关于MES架构提出了11个功能模块,但,并不意味着有这些功能模块,就是一个MES系统。通过一种综合的配置来衍生出一个新的MES系统,就是工业互联网架构下的系统。这些功能模块的名字都是通用的,只是有一个宏观范围的界定。判断是否是工业互联网架构,应该把这些模块打开,看模块内部业务颗粒的组织与配置,是否能够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
第三个方面,模块化、可配置、可扩展。无论是较为粗糙还是细致的业务颗粒的组织与配置,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角度,应该都具有模块化、可配置、可扩展的特点。这需要能够对 MES内部的相关5M1E要素以及订单和工艺流程这两条主线的关联,建立较为细致的业务模型。或者工业互联网架构下的MES是模型驱动的,只是有可选的这种配置,这是软件的一种组织方式,我不认为这是工业互联网架构应该有的本意。我认为是应该要向产品开发方面的一些先进模式进行借鉴,比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经常可以使用的Product platform或者说product portfolio等,从模块化或者产品族乃至大规模定制的角度来思考和组织,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否则,即使做了很多项目,积累了很多业务功能模块,即使是相同名字的业务工作模块,彼此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关联,这种方式并不能称之为工业互联网架构方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