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下饭节目又回来了”,“还是熟悉的配方”,“永远可以相信《风味人间》的放毒能力”......
11月24晚8点,《风味人间4》在腾讯视频开播,不少老粉在弹幕中留下足迹,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据艺恩数据显示。2018-2021年全国纪录片制作及播出时长均呈稳定增长趋势。近四年年均播出时长近58万小时,同比增长率均值超20%。
纪录片制作规模的扩大,不仅为用户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泛娱乐内容,也成为各平台视频化布局路上的重要一环。
01
风味IP的形成
如《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风味人间》系列同样由从央视离职进入腾讯系的陈晓卿团队制作。
延续《舌尖上的中国》的表达内核,《风味人间》用看似最平常的食物,体现各地的风土人情,从文化内涵和乡土情节等角度,建立起与受众的连接。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风味人间》第一季上线,第1集的播放点击量高达2.1亿次。开播期间,全季累计登上热搜榜200多次。
将陈晓卿团队收入囊中的腾讯显然野心更大。
以《风味人间》为核心的系列IP逐渐成型。该系列在保证每一季正常播出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后续的衍生节目,跨行业合作,强化“风味IP”的品牌印象。
在《风味人间》的基础上,制作团队陆续推出衍生节目《风味实验室》,围绕《风味人间》里面的美食话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包括文化学者、美食大咖、明星嘉宾等,品尝各地特色美味,分享背后的美食故事。
微纪录片系列《风味原产地》系列聚焦某个特定地域的美食;《风味菜谱》节目,则从大家耳熟能详的食物入手;书籍《风味人间》侧重挖掘背后更多的故事。
这些系列作品,分别从内容的广度和维度上,进一步扩充IP的完整性,打造以“风味”为核心的IP产品聚集矩阵。
02
延续IP品牌周期
这种“长纪录片+衍生综艺+微纪录片”的组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领域,丰富IP内容,建构起IP的护城河。
“风味”IP系列在跨行业延伸领域,也一直不遗余力,试图拓宽纪录片的商业价值。
第1季播出期间,《风味人间》与家乐福、万达广场、胡姬花、东风雪铁龙、康师傅、匠心营造啤酒六大品牌组成“风味美食联盟”,从多层面、多场景进行深度合作。
IP有助于品牌实现赋能,家乐福借助IP的效应,促进销售层面的转化率,品牌喜爱度提升了8%。
线上与线下场景的共同构建,一方面为播放量积累流量,另一方面挖掘了“风味IP”的商业价值,加快IP品牌化的发展。
借鉴“风味”IP的搭建经验,腾讯视频还推出了以“一日之食”为主打概念的《早餐中国》系列、《宵夜江湖》系列,对美食纪录片的垂类领域进行深度开发。
03
美食赛道的差异化布局
在前段时间腾讯视频召开的2023 V视界大会上,纪录片领域共发布15个项目,包涵美食、科学、人文、自然、历史等不同领域。
腾讯视频在纪录片赛道的布局上,概念一直较为清晰,以工作室为核心,不断产出内容,打造IP系列。
而美食领域,更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2023年,腾讯视频将上线陈晓卿个人IP作品《我的美食向导》,突破陈晓卿以往美食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融入旅行元素。
黑曜石工作室则以朱乐贤为主导,生产出《早餐中国》《宵夜江湖》等作品。
同时,一些美食纪录片邀请明星为嘉宾,打造明星IP作品,比如《拿一座城市下酒》,就是以李光洁为主导,跟随其前往8个不同的城市,体验不同城市的美食。
在美食赛道上,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B站的布局。
豆瓣曾高达9.0分左右,上线四集突破1500万的播放量,稳居B站纪录片排行榜第一名的《人生一串》,让B站成功分到该领域的一杯羹。
实际上,早在2017年中国国际纪录片节上,B站就加大对纪录片领域的支持计划,不仅首度公布纪录片“寻找计划”,还对创作者进行全产业链的扶持。以《人生一串》为例,B站作为主出品方,对该片的投资占比超60%。
结合平台的社区属性,依托于UP主,产出相应的内容,成为近几年的鲜明特征。
B站推出的《去你家吃饭好吗》系列,由一位UP主发出邀约,邀请自己最好的朋友开启一场以“回家吃饭”为主题的“家常美食之旅”;发布的“暗室灯计划”,鼓励并扶持纪实UP主向专业纪录片创作者转变,并以此为基础,产出《小城夜食记》等内容。
纪录片市场早已成为长视频抢夺用户注意力的必争之地,但打通纪录片的商业化模式,对各平台来说,仍是一条任重道远之路。
“风味IP”在穿越品牌周期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未来能否延续品牌的周期化运营策略,与平台之间实现强赋能效应,继续拭目以待。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