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宇驰
近日,河南一中学历史教师猝死家中,其女儿曝光母亲生前曾多次遭到网络暴力。
录屏中,顶着统一头像的多个账号涌入网课直播间,肆意开麦辱骂,在讨论区刷屏,在屏幕上涂鸦,严重破坏课堂秩序。
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爆破”,是一种表达不满的手段,有组织的团体通过发帖跟帖、视频加工、刷屏弹幕等方式,对个人和机构账号进行攻击,逐渐演化为黑色产业。
网络截图(直播课画面)
网络暴力之所以引人愤怒,主要是对现实中的主体及其社会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线上教学是现实活动在网络上的延伸,闯入者无论是“找乐子”还是发泄恶意,侵犯的都是现实世界的人格尊严,破坏的亦是真实可感的教学秩序。
今年9月,某会议软件紧急上线了“一键暂停”功能来应对“网课爆破”,舆论也自发组织起来提示老师“关闭直播,不要气坏身体”。但录屏中老师努力维持秩序,艰难与“爆破者”对峙的身影令人心酸。
教师这个职业大抵是如此。无论是面对天灾、疾病,乃至“入侵者”,总是以保护学生为先,总是想要讲好每一节课。这种责任感跨越历史和地域,不分网络与现实。也正因如此,自鸣得意的“爆破手”们更加令人愤怒。
网络空间的相对匿名性,对部分人而言成了逃避责任的借口。相互攻击“找乐子”,借机发泄负面情绪,背后凸显的是一些人的心理问题。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堆砌负面情绪的“隐秘角落”。“爆破手”们的行为已构成违法犯罪。当下最紧要的任务,是严肃追责,以正风气,并做好教育和引导,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警惕潜藏在“爆破”之下的网络戾气。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