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勤恳恳工作多年的老王近日被“通知”离开现有的TI研发团队,要不去其他的产品线,要不主动离职而放弃补偿方案。老王心中五味杂陈,后悔没有前几年听从师兄的召唤加入其如今已然冲刺IPO创业团队。
或许变化的因子早已埋下,只是在一个平衡被打破的时机爆发。
在继被曝裁撤中国MCU研发团队并迁往印度转日,TI就以没有裁撤任何员工、会持续投资中国来回应,但值得注意的是,TI没有明确否认将上海MCU团队迁往印度。
俱往矣,一段“历史”的终结有时虽然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围绕此后的一系列转变或将不断产生回响。
“解读”的真相
作为模拟巨头,TI的MSP430研发团队可谓见证了其MCU一路的兴衰。
借助于处理能力强、运算快、超低功耗、集成度高以及开发环境方便等众多优点的MSP430,并不遗余力的通过生态建设大力拓展中国市场,可谓风光无限。
据亲历这一研发团队荣光的元老发文提及,TI的MSP430中国团队成立于2010年,彼时中国市场显现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以及ROI优势,将MSP430的所有新项目开发全部移到中国,团队在人数和规模上进一步扩张,也表明中国MCU团队完全有能力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MCU。
而之所以创造辉煌历程的MSP430研发团队走向“剧终”,或是内外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不得已。
集微咨询总经理韩晓敏总结说,国际形势愈加复杂,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的波及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逆周期成长,加剧了变局的速度;从产业来看,MCU切换至32位内核的趋势不可逆转,再固守自有内核的MSP430已难以再现昨日辉煌;从TI自身来看,MCU的盘面在其整体营收中占比不大,大头还是集中于模拟器件,从商业逻辑的角度调整中国研发团队无可厚非。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TI在通用MCU的市场份额为7.3%左右,远少于前五名的NXP、瑞萨、ST、微芯、英飞凌。而早在1985年TI就于班加罗尔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据了解内情的行业人士透露,TI目前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只剩音频和LED两个组,而印度研发团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千人。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郑凯(化名)对此解读说,撤离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太大收益了:一是成本高了,近两年芯片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不断走高是不争的事实;二是国内对外企的政策有所调整,外企很难再享有超国民待遇;三是风险大了,因国际政治变化,高技术领域的风险加大。
对于国内MCU厂商兴起冲击TI固有的市场的论断,郑凯认为,在中国大部分中高端应用市场,基本上仍被欧美企业占据,大陆的半导体设计公司还难以建制切入,双方还没到激烈交战的程度,而且市场和研发所在地没有太大的关联。
无论如何,属于MSP430研发团队的荣光已然翻篇。
“断流”的人才
见叶知秋,TI的MCU研发团队“裁撤”事件显然并不是第一例,更不是个例。
“细究起来,除TI之外,其他国际MCU大厂的研发团队基本没有扩招,而且近些年来也眼见是在逐步地缩减,或逐步调整向印度、马来西亚甚至越南等地。”郑凯认为。
对于这一事态的影响,泰矽微创始人熊海峰相对乐观表示,这些外企的主动或被动撤离为国内MCU厂商稳步前行、开疆拓土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资金、人才和市场机遇的三重优势加持下,国产MCU必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但正如硬币的两面,在外资大厂被称为国内芯片创业黄埔军校、为芯片培养了大批人才的情形下,也要看到这种研发团队的集体“转移”引发的“断流”影响不容忽视。
作为半导体业的后来者和追赶者,一方面,跨国半导体巨头在产品定义、研发流程、标准体系等均是国内企业学习的典范,需要吸收他们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外企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几年来国内半导体业风起云涌,而外企无疑输送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直言道,“在外资芯片实力要高于本土芯片企业的状态下,正常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更能提升国内整体的半导体研发实力,而外企如果收缩国内研发资源,确实对国内半导体人才的发展是利空。”
“尽管短期内国内MCU企业可能乐见其成,能够接收部分人才,缓解人才压力,但长远来看,人才多元化、人才流动,才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步日欣进一步表示。
对此郑凯也忧心地说,“如果这一趋势持续的话,就3-5年短期来看对中国的半导体设计企业是利好,毕竟会有一些研发人员转到本土企业,但5年之后长远来看则是个利空,这意味着难有设计企业为中国培养人才了,而国内企业要凭借自身的人才力量要创新发展和突破,挑战重重。”
“主动”的应对
眼见半导体业人才交流与学习通道的日益“收窄”,国内半导体业人才的自给自足进程看来更要加快了。
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以及未来经济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步日欣认为,外企逐步将研发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这一现象或会越来越普遍,而仅保留市场相关的团队,也不仅局限在MCU领域,这对本土芯片产业人才储备更为不利。
而大陆半导体行业的兴盛,依然需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培养本土半导体产业人才,这既是根本,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
对于缓解人才短缺问题的方法,步日欣提议有两大路径,一个是人才培养前置,充分在高校教育阶段就实现产教融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并且将基于国产产品的开发植入,从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生态,更有利于国产芯片的推广和普及。另一个是通过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将一些通用的、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环节独立出来,比如后道版图设计等,提升人才利用率。
在其间,保持开放和走出去更要“稳中求进”。“稳住现有的盘,稳住现有的人员,然后走出去。”郑凯建议说,“国内设计企业如果不走出去的话,那么永远只能在中低端应用打转。尽管目前美相对很难,但诸如日本、欧洲等还有很多机会,需要着力抓住。”
熊海峰也提议说,相对来说国内设计类人才还是有储备的,但国内设计业较为分散,需要经过一波洗牌,数量要减少到现在的1/10,这样人才能更集中,并可合力办大事。
对此韩晓敏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MCU领域国内人才储备相对较足,但“内卷”得厉害,未来需要进一步整合,才有利于形成大而全的公司,覆盖更多的产品线和应用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市场的带动下,全球MCU出货数量和市场规模均保持稳定增长。据IC Insights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MCU市场总销售额达190亿美元,其中汽车和工业市场占据了70%,市场格局仍以国际大厂为主,在消费电子、物联网等市场耕耘的众多中国本土厂商仍需打攻坚战和持久战。
“国内MCU企业要取得真正的突破决非易事,因MCU产品分布和覆盖范围实在太广了,需足够的耐心、长期投入的决心以及合理的产品规划与布局,高筑墙、广积粮,做好十年以上持续投入和布局的准备。”熊海峰如是说。
而TI MCU研发团队成功的经验亦值得国内企业学习与借鉴:成功的大学计划、物美价廉的各类开发板、提供垂直解决方案、丰富产品线的“捆绑式”销售等等生态建设方法论。
是时候在变局中开新局了。(校对|李延)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