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链”大厂长盈精密(300115.SZ)23日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90亿元-6.90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6.00亿元;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6.50亿元-8.50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79亿元。
这是长盈精密上市近12年来首次亏损,该业绩令人大跌眼镜。就在上个月,中金公司还高调看好长盈精密:“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考虑公司在苹果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及动力电池结构件等业务前沿布局以及估值切换至2022年,我们上调公司目标价37%至27.3元,对应2022e 25.0x P/E,对比当前仍有40%上升空间。”
截止到24日收盘,长盈精密的股价为16.07元,跌0.25%,市值为193.01亿元。
长盈精密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10年至2016年,公司业绩连续7年增长,净利润从2010年的9076万元,增长至2016年的6.84亿元,增幅超过6.5倍。2017年开始,公司营收增速大幅放缓,净利也一路下滑。
不过,2020年,长盈精密业绩又迎来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长盈精密实现营业总收入97.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0%;净利润为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6%。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电脑类、智能穿戴类、新能源汽车零组件类产品有较大增长;公司对国际大客户销售持续增长。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的显著变化对营业收入及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进入2021年,长盈精密业绩又逐季下滑,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净利分别为1.38亿元、9779万元、-7935万元。而根据最新的业绩预告推算,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亏损了6.4亿元至8.4亿元。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长盈精密表示,由于主要客户战略产品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大,费用增加,新能源零组件布局及研发投入增加;主要客户重点产品处于量产爬坡期,良率低;部分生产制造基地受疫情、客户芯片短缺等影响,产能利用率下降、生产成本上升;此外,公司主要原材料铜、铝等大幅涨价,短期内难以消化;汇率变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对毛利率均有一定影响。
资料显示,长盈精密主营业务是“开发、生产、销售电子连接器及智能电子产品精密小件、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模组、消费类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机器人及工业互联网等。”
近年来,随着公司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双调整”战略的逐步深化,长盈精密进入了消费电子精密零组件业务和新能源汽车精密零组件业务双驱动的发展阶段。
在这两大业务上,长盈精密客户不乏行业巨头。消费电子领域,长盈精密与大客户苹果、华为、小米等头部手机品牌供应商。
2021年5月份,苹果公司公布了2020年供应商名录,其中长盈精密跻身其中。公开资料显示,长盈精密是苹果MacBook金属机壳、iPad外置键盘和Apple Watch结构组件等产品的供应商。
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长盈精密是特斯拉重要零部件供应商,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也是其重要客户。
2017年,长盈精密与特斯拉首次开展合作,并逐步成为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零组件的供应商,在部分高精度产品占据核心供应份额。除特斯拉以外,长盈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诸多重要客户,包括PSA、戴姆勒奔驰、上海汽车、吉利汽车等。
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机器人等,长盈精密所处行业均是景气度向上的行业,也符合政策方向,同时,公司也都拥有着重量级的客户,缘何长盈精密会在单季出现业绩暴雷呢?
据财联社报道,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缺芯”恐为电子制造业2021年度业绩暴跌元凶。
实际上,上年7月,另一“果链”大厂领益智造(002600.SZ)跌停,原因系前一晚公布的半年预告表示公司净利润同比骤降26.66%-42.5%;10月,立讯精密(002475.SZ)公告前三季度业绩,实现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滑25.28%,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立讯精密股价累计下跌超30%。
目前,许多消费电子龙头企业都开始转型新能源,以避免对消费电子业务的过多依赖。鲸平台专家、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表示,消费电子厂涉足新能源业务没有太大的障碍,特别是围绕着电子电控等相关领域,可以相对平滑过渡。
此前,中信证券发表研报显示,长盈精密2020年按计划推进各大客户供应商认证工作,已取得了多家新能源汽车客户的供应商资格。2020年公司设立了上海临港长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初在四川宜宾、江苏常州、福建宁德投建三个动力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到25亿元,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件(包括电芯结构件、模组结构件、Pack结构件)等,就近服务国内外新能源龙头企业。宁德长盈、常州长盈目前已相继投产,宜宾长盈预计也将于2021年底投产,有望受益行业高速发展红利。
除长盈精密外,领益智造、蓝思科技(300433.SZ)等“果链”企业亦都纷纷切入新能源领域。这些消费电子大厂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将会怎样,仍待时间检验。据财联社报道,一位分析师表示,“原本手机产业链龙头依附于大客户从而获得较好的业绩增长。但要进入新的行业,要打开新的客户,这对企业是另一种能力的要求。”
(钛媒体App综合自财联社、券商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等)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