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是否重视。重视信息化就能搞好,不重视就搞不好,起码达不到“更好”。
我们不能单纯用花了多少钱,购买了多少设备,建设了多大规模的机房,构建了多少个平台去衡量是否重视信息化,对于一些机构,信息化可能仅仅就是一项任务。
在电子流程带给我们高效率的同时,信息化使得公开透明成为一种可能,而透明必然带来监督,监督带来规范,这是一条比较清晰的逻辑。
实际上,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规范化。
很多年以前,汽车年审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一到车管所,就会围上来一群人,有拓号的,有消违章的,有代审的,热情得很。你若不理,有可能拐过头还得找他们帮忙。
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一切都在慢慢地变化。自从审车流程上网以后,审车点多了,托少了,以至于渐渐没有了。现在审车,可以提前用手机预约,到点上线,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搞定。
信息化的物理底层只有在晶体管里通断的电流,对应1、0组成字符串,构成了软件代码。这些字符屏蔽了人性的不确定,在物理层也没有了变通的空间。这也是很多人愿意使用电子流程,却又害怕使用电子流程的原因。
经过优化的流程上线后,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如果能够得到复用,也将极大地节省试错成本。但是,信息化将线下流程搬到了线上,就压缩了人为变通的空间。
人工流程虽然效率低,但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修改、撤换信息后难以审计,同时人工登录信息、走线下流程还可以解决就业岗位。而一旦进入电子流程,信息就很难修改,就算能够修改,也会留下痕迹,在审计时难以交代。
当然,事在人为,软件也是人编的,任何事都没有绝对,只要搞定了几个关键环节,一样可以修改,只是难度和风险大多了,得不偿失。
这是信息化遇到的第一层阻力,突破了这个阻力后,就能发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作用。
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突破第二层阻力。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说一个全国联网的机构,还有几个数字由于技术原因统计不出来,那绝对是一个笑话。
实际上,很多数据就这么呆在系统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信息时代,数据就像石油一样,是企业的财富,也一样能够变为政府的能力。
我们发现,一个先进的城市,一定是信息化搞得好的城市,城市的先进程度和信息化正相关。这个城市不仅管理规范,并且处处得益于信息化的进步。比如上海。
信息化天生规范,没有规范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规范的字符,没有规范的开发语言,没有规范的开发环境,难以处理复杂的体系。规范是一种基本素质,贯穿整个环节。
因此,原本就规范的城市,不仅仅将信息化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是自发自愿地使用好信息化工具,为管理服务。
在一个规范体系内,平台间的数据共享没有阻力,这些数据经过加工,将产生更多的关联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撑。
一个体系健全机制规范的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将达到“更好”。
内心不抗拒,行动上积极,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工具,达到更高效的水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