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分立器件,二是集成电路。
其中分立器件中最大一类就是功率半导体。
而IGBT是功率半导体中最重要的、用途最广泛的一种产品。
有人称IGBT是功率半导体塔尖上的明珠。
也有人称IGBT是电力电子行业的“CPU”。
半导体行业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
其中集成电路是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其技术最尖端,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
而功率半导体的技术更新就相对很慢,并且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呈现碎片化。
功率半导体的作用就是调控电力,提高功率转换、转送和控制的效率。
在功率半导体中,MOSFET和IGBT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两种产品。
MOSFET优点是高频特性好,缺点是导通电阻大,高压下传导损耗很高。
IGBT是由BJT和MOSFET组成的复合式半导体,兼具MOSFET和BJT的优点。
IGBT在中低频及较大功率场合下表现卓越,其导通电阻小,高压环境下损耗小。
MOSFET应用于开关电源、镇流器、高频逆变焊机、通信电源等等高频电源领域。
IGBT集中应用于焊机、逆变器、变频器、电镀电解电源、超音频感应加热等领域。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2200亿左右,全球IGBT的市场规模约450亿。
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是900亿左右,我国IGBT市场规模约230亿。
预测2025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人民币。
IGBT将成为细分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半导体功率器件。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IGBT的单一消费市场。
IGBT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为大多数欧美日IDM半导体厂商所掌控。
德国英飞凌一直在IGBT模块方面位列全球首位,2020年市占率高达36.5%。
全球IGBT模块排名前5的供应商所占的市场总份额近7成。
这前5家中,有4家是德国企业,一家是日本企业。
国内IGBT龙头是斯达半导和士兰微。
目前IGBT国产化率最多只有20%,其它剩余部分被欧美企业所垄断。
这也说明未来国内企业在IGBT这个领域有很大作为。
在IGBT技术方面,国内企业已经逼近英飞凌的第7代产品。
国内的斯达半导和中车时代是第6代技术,士兰微是5代,比亚迪是4代。
可预见IGBT是未来3-5年的主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但是由于第三代半导体的兴起,IGBT正在被替代。
不过第三代半导体技术还不成熟,目前的这种替代,只能说是在渗透。
并且IGBT的应用市场是巨量增量市场,如新能源汽车、储能、风电和光伏。
所以3-5年第三代半导体不会对IGBT产生太大影响。
这种替代对投资来说,也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做IGBT的企业也都在做第三代半导体。
这两年车企持续缺芯,最主要的就是缺IGBT芯片。
缺芯一方面有美国打压中国芯片制造行业的原因。
也有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兴起的原因。
在IGBT下游应用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在30%左右。
剩下就是消费电子占25%,工控占比20%,光伏风电占10%。
国内企业中,斯达半导是最纯做IGBT的。
目前营收在10亿左右,只不过目前企业采用的是代工生产模式。
据悉公司今年已经启动自建新产线项目。
2023年将形成30万片6英寸高压IGBT芯片生产的能力。
目前公司IGBT主要业务工控占比高达73%,在新能源方面占比不到25%。
后面发力空间还很大,值得期待。
国内做IGBT的企业中,士兰微的体量当属第二。
公司业务还是以变频家电和工控为主。
目前公司已经攻克光伏和电动汽车的IGBT技术,部分产品已经通过第三方验证。
这点很重要,因为车规级IGBT需要2-4年的验证周期。
还有一点就是,在这个缺芯大潮中,士兰微的12寸产能正在爬坡放量。
这条12寸产线是国内企业第一条,可见士兰微实力不俗。
排第三的就是中车时代。
这家企业的IGBT业务是在金融危机中从英国并购来的。
背靠中车,服务中车,背景和实力都不可小觑。
业务自然以轨道交通IGBT为主。
但在轨道交通发展趋缓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和发电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
据悉,时代电气旗下的合资工厂芯片产能2022年年初释放,预计明年产能翻倍。
按现有IGBT产能比亚迪半导体排第四。
比亚迪的IGBT主要是用于新能源汽车,可以说IGBT自产自用。
在新能源汽车大卖的背景下,公司还要从士兰微买部分IGBT。
公司设计年产25万片8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完工。
排在下面的就是宏微科技和华润微,这两家企业中IGBT业务占比都不大。
两家也都看到了IGBT的前景,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无奈目前产能不大。
虽明后年有产能投入,也没有占到一点先机。
投资IGBT要盯住产能,得产能者得天下。
有产能就有利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