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1 月 24 日凌晨,2022 IEEE Fellow 新晋名单正式出炉,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飞飞等众多业内知名的 AI 学者入选。今年总共有 311 名学者当选,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华人科学家人数 80 名左右。
IEEE 是一个英文缩写,读作“ I triple E”,英文全称为“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译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和无线电工程师协会于 1963 年合并而成。
IEEE 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目前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43 万多名会员。IEEE 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发表的技术文献数量占全球同类文献的 30% 左右。
IEEE Fellow,即为 IEEE 会士,是 IEEE 最高等级会员,是 IEEE 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 IEEE 当年会员总数的 0.1%。
由于每年当选的 IEEE Fellow 数量较少,决定了当选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IEEE 对 Fellow 的评选非常重视,每年年初就开始部署,一直要到年底方才经理事会讨论,最后确定人选,年底公布。历时一个整年。IEEE Fellow 评选过程由两个评估组成。
第一次评估由提名表上确定的 IEEE 学会 / 技术委员会完成。IEEE 学会 / 技术委员会的评估非常重要,因为熟悉被提名人工作的人对被提名人将更加的公平公正。一旦 IEEE 学会 / 技术委员会的评估完成,其评论和评分将被提交给 IEEE Fellow 委员会进行第二次评估。
第二次由 IEEE Fellow 委员会评审。所以这些评审人都是 IEEE 会士。IEEE 还特别指出,虽然评审人也是 Fellow,但他们可能没有在提名专业的确切领域工作过。因此,提名人需要将被提名者的贡献写得清晰易懂,使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易于理解和验证。
所有的提名资料都被保密转发给了 IEEE Fellow 委员会。IEEE Fellow 委员会有 51 名成员加上一个主席(Chair)。这些委员都是 IEEE Fellow,他们被选进委员会将代表着 10 个 IEEE 领域,并在 IEEE 学会 / 技术委员会代表的技术领域拥有专业知识。
2014 年 IEEE Fellow 评审委员会主席 Panos Papamichalis 曾经在《身为 IEEE Fellow 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n IEEE Fellow)一文中指出,评选 Fellow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评审委员会需要对被提名者的资格进行准确和诚实的评估,花费不少时间,也是不小的负担。
“最终,是当选 IEEE Fellow 的人的素质使得这一选举备受尊崇。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Panos Papamichalis 写道。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InfoQ 整理了入选 2022 年 IEEE Fellow 的 AI 学者的不完整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错处,敬请指正)。
王海峰,现任百度 CTO,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入选理由: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上做出贡献和处于领先地位。
王海峰博士于 2010 年 1 月加入百度。在 2010-2013 年期间,他先后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互联网数据研发部(包括知识图谱和互联网数据挖掘)、推荐引擎和个性化部、多媒体部 (包括语音和图像技术)、图片搜索部、语音技术部等。2013 年上半年,王海峰作为执行负责人协助创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同年 10 月,晋升为公司副总裁。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搜索技术、语音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推荐及个性化等。
李飞飞,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入选理由:因对数据库查询处理和优化以及云数据库系统的贡献而入选
李飞飞博士是 ACM 杰出科学家,现任阿里巴巴副总裁, 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 负责达摩院数据库实验室,以及平台技术群下的数据库事业部和存储技术事业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是美国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正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数据库系统、大数据管理理论及系统设计开发,以及云数据管理的安全性。
汪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
入选理由:对领域专用加速器设计的贡献
汪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ACM SIGDA 执行委员会成员,ACM FPGA 技术委员会亚太地区唯一成员。共发表论文 310 余篇,IEEE/ACM 杂志文章 50 余篇,谷歌学术引用 10900 余次。
山世光,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
入选理由:因对视觉信号处理和识别的贡献而入选
山世光,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博导,现任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他的研究兴趣集中于以人脸识别为典型案例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上,特别是在人脸识别领域有超过 20 年的研究经验。
王井东,百度 AI 计算机视觉首席架构师
入选理由: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的贡献
王井东,现任百度 AI 计算机视觉首席架构师。原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的首席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神经架构设计、人体姿态估计、语义分割、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大规模索引和显著目标检测。他是 ACM 杰出会员和 IAPR Fellow,曾任 IEEE TPAMI、IEEE TMM、IEEE TCSVT 副主编,以及 CVPR、ICCV、ECCV、ACM MM、IJCAI、AAAI 等视觉、多媒体、AI 领域顶级会议的区域主席。谷歌学术显示,他目前论文总引用量为 23950,H 指数为 69。
李青,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兼系主任
入选理由:对机器学习在多媒体、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方面的贡献而入选
李青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 Chair Professor 兼计算机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及在 multi-modal data fusion, social media mining, event modeling and detection, and sentiment analysis 等领域的应用。
李智军,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入选理由:因对可穿戴机器人和生物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贡献
李智军教授现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机器人中心主任,人工智能院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可穿戴机器人和生机电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 300 余篇,其中 IEEE 汇刊论文 100 余篇,第一作者出版英文专著 3 部,20 余篇 ESI 高被引论文,谷歌学术引用 1.2 万余次,H 指数 64。
郑冶枫,腾讯天衍实验室主任和杰出科学家
入选理由:因对机器学习与医疗图像的贡献而入选
郑冶枫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2006 年至 2017 年在西门子医疗美国研究院工作。2018 年 1 月加入腾讯,现任腾讯天衍实验室主任和杰出科学家。他一直从事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发明了投影空间学习法,用于医学影像中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
谢幸,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入选理由:对空间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的贡献
谢幸博士于 2001 年 7 月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首席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以及微软 - 中科大联合实验室主任。他 1996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并于 2001 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陈国良院士。目前,他的团队在数据挖掘、社会计算和普适计算等领域展开创新性的研究。
杨睿刚,现任嬴彻科技 CTO
入选理由:对三维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的贡献
杨睿刚,现任嬴彻科技 CTO,前百度机器人、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及首席 3D 视觉科学家。2003 年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获博士学位,主修计算机科学。是 IEEE 高级会员,IEEE PAMI 编委会成员,曾获得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 CAREER 奖。
冯俊兰,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入选理由:在语音对话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平台和网络智能上的领先地位
冯俊兰博士,现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际电子学会 (IEEE) 的高级会员, IEEE 语音语言处理委员会成员,IEEE 工业委员会成员,全球互联网大会 2015 大数据分会主席,是语言、语音以及数据挖掘方向主要国际会议和期刊的评审人及组织委员会成员。
田永鸿,北京大学教授
入选理由:对基于知识的可视化数据分析的贡献
田永鸿,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形态视觉、视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申恒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内容理解和检索的贡献
申恒涛,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和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现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考拉悠然科技创始人。
郭传雄,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
入选理由:对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的贡献
郭传雄,就职于字节跳动公司,从事机器学习系统、数据中心网络、硬件研发方面的工作。在加入字节跳动之前,他是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也曾在微软云计算部门 Azure Networking 从事研发工作。他的研究兴趣是理解、设计、并运营大规模高可用计算机系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