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
随着2030、2060双碳目标更加明确,能源行业科技创新发力点在哪里?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电力报》记者王怡、范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这里因聚集了众多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中心而被誉为绿色“能源谷”。探访清洁能源前沿技术实验室的最近进展,记者发现,能源系统碳减排路径的研究与实践进程已悄然加快。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正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在北京的绿色“能源谷”,记者便见到了这样一支勇于行走在能源革命最前沿的科技工作队伍。
在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从副总工程师郜时旺的身份变化,便能一窥行业转型的加速变迁:由绿色煤电技术研发工程师,到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知名专家,用郜时旺自己的话说,“我身份的变化顺应了国际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电力行业从清洁化到低碳化发展的很好印证。”
如今,以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零碳、低碳技术研发,同针对煤电、气电、生物质发电进行的碳捕集技术开发同步开展,成为华能清能院的两条技术分支。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实验室中,记者所见年轻的科研团队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零碳、低碳、减碳、负碳的技术研发中。他们说,“3060”目标的提出,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现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水平、降低技术成本”“如何在相关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外相当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技术规模上实现突破”,已成为落在这些年轻科研人员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绿色未来,正始于当下。
统筹丨任春 彭源长
记者丨王怡 范超
摄影/剪辑丨范超
编辑丨王怡然
校对丨于彤彤 刘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