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智能驾驶概念提出以来,整车行业变革如期而至,新兴厂商有望借此重塑产业格局,现有产业链或许有颠覆的可能。
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下游需求提升以及供给层面深度整合的背景下,汽车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2020年L2级别新车渗透率约15%,L3迎来量产元年,国汽智联首席科学家提出2025/2030年L2、L3新车占比50%/70%,2030年L4级别新车占比20%的发展目标。
智能驾驶利好不断释放
2020年初,我国推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智能网联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智能汽车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战略中指出,我国到2025年,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2035到2050年,我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国家将出台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发展的政策,利用多种资金渠道,支持智能汽车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智能交通及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等。
为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快速落地,我国各地相继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和规划细则:设立自动驾驶示范区,在半封闭特定场景进行智能驾驶应用示范,北京、上海、长沙等部分城市已经试点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打造智能驾驶产业生态,培育5G通信、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协同产业。
回顾汽车市场,现阶段商业化落地的整车车型主要集中在L1-L2级别的辅助驾驶,为用户提供例如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和自动紧急制动(AEB)等辅助驾驶功能,不仅提升了驾驶安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驾驶员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在此背景下,需求端愈加个性化的需求得以满足。
因为依照购车主力来看,90后2020年正式步入“30”时代,尤其是其中的95后,伴随“互联网”成长,其对整车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更加多样,能通过OTA升级的智能车型将会极大吸引这部分人群的注意力及购买意愿。
智能汽车具有确定性增量市场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标可知,2025年L2、L3级渗透率达50%、C-V2X渗透率50%。
去年11月,国汽智联首席科学家李克强教授在会上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2020-2025年处于发展期、2025-2030年推广期和2031-2050年进入成熟期的发展目标,2025年L2、L3级新车销量占比达50%、C-V2X达50%;2030年L2、L3级新车销量占比达70%、L4级达20%、C-V2X基本普及,2025年前后实现智能驾驶的规模化应用。
具体而言,L1对应辅助驾驶;L2对应部分自动驾驶;L3对应有条件自动驾驶;L4对应高度自动驾驶;L5对应完全自动驾驶。即经历从自适应巡航、车道辅助保持,到自动停车辅助,再到拥堵、高速路段自动驾驶,再到驾驶员随机选择时机接管车辆,直到最后车辆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场景自动驾驶。
在此背景下,汽车车载芯片需要搭载MCU、AI智能芯片,AI智能芯片还包括GPU、FPGA、ASIC。现阶段L2级别自动驾驶计算量已达10TOPS,L3级别需要60TOPS,L4级别算力将超过100TOPS(1TOPS=1万亿次计算每秒)。
实际上,在算力以TOPS为单位计算时,MCU芯片需要适配升级,但是目前市场主流的32位MCU的工作频率最高只达到350MHZ,虽然64位MCU拥有更高的算力,但也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汽车数亿行代码的运算需求,这就需要算力远高于MCU的AI芯片来满足智能驾驶的算力需求。未来芯片市场景气度也将受益智能驾驶确定性增量市场,实现共振增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