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erless 是前端圈近两年比较火热的词汇,但其第一次被提出已经是 7 年前的事情,那么什么是 Serverless 服务,其架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又有什么优缺点,本文将一一道来。
参考《RightScale 2019 年云状态报告》,从 2018 年到 2019 年,Serverless 是公有云中使用率增长最快的服务,达到 50% 的增长速度,与 Streaming Process 并列第一。
从谷歌热词趋势来看,Serverless 近两年来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且近一年的热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热度地区分布图中中国排在了 No.1,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家对 Serverless 的热衷。依托于技术的热度,Serverless 的发展也必将日益完备。
我们把 Serverless 拆解为 server 和 less 两个单词,从字面上推断词意即为“少服务器的,亦或是无服务器的”。当然这并非指应用架构中是没有服务器资源的,而是通过 Serverless 这种服务形态,用户在使用对应的服务时,不需要关心或较少关心服务器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稳定性等等,这些通常已经由云计算厂商提供设施、服务和 SLA 保障,完全托管给云计算厂商。而用户只需要专注自己应用代码本身,上传执行函数到相应云计算平台,按照函数运行的时长按量付费即可。当前比较成熟的 Serverless 云产品主要有 Amazon Lambda、Google Cloud Function、Azure Function、AliCloud Function Compute。
云计算诞生之前,大部分计算资源是处于“裸金属”状态的物理机,运维人员选择对应规格的硬件,建设机房的 IDC 网络,完成服务的提供,投入硬件基础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很高。
云计算诞生后,用户可以直接购买云主机(VM),把基础物理硬件和网络的管理都交由供应商管理,多用户租用一台物理机,但每台云主机对用户来说就像是单独的一台物理机,用户之间相互隔离。这种模式减少了用户硬件管理成本,站在平台的角度,我们通常称之为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随着软件的发展和容器技术的兴起,计算环境由 VM 发展到更小粒度的容器,在容器中可以运行不同的软件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 和 CaaS(Container-as-a-Service) 也开始映入眼帘。用户使用平台基础软件如 Database、消息等开发自己的应用,使用容器镜像构建和部署应用,最后托管给平台。此时基础设施的运维更加下沉,开发者只需关注基础软件和容器。
继续向前发展,应用的运行演变为更细粒度函数的运行,用户开发特定业务的处理函数,托管给函数平台,按需使用相关的后端服务,通过特定条件的触发完成开发者业务逻辑函数的计算。用户无需为应用持续付费,只需支付函数运行时产生的资源消耗费用,而这,就是 Serverless 服务的模型。
如上文的描述,Serverless 架构由两部分组成,即 Faas 和 BaaS。
FaaS(Function-as-a-Service)即为函数运行平台,用户无需搭建庞大的服务系统,只需要上传自己的逻辑函数如一些定时任务、数据处理任务等到云函数平台,配置执行条件触发器、路由等等,完成基础函数的注册。
BaaS(Backend-as-a-Service)包含了后端服务组件,它是基于 API 的第三方服务,用于实现应用程序中的核心功能,包含常用的数据库、对象存储、消息队列、日志服务等等。
Serverless 其实是通过事件驱动的,当一个任务被触发时,比如 HTTP 请求,API Gateway 接受请求、解析和认证,传递对应参数给云函数平台,平台中执行对应回调函数,配合 DB、MQ 等 BaaS 服务在特定容器中完成计算,最终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函数执行完成后,一般会被 FaaS 平台销毁,释放对应容器,等待下一个函数运行。
讲完 Serverless 的基本架构,我们来谈谈它的优点和缺点。
根据 Serverless 的特性,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优点:
同样,Serverless 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一些缺陷需要我们了解,以便取长补短:
结合以上的优缺点,实践中我们可以发掘 Serverless 的落地场景,目前阶段 Serverless 主要适合以下的应用场景:
目前,国内 Serverless 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一些配套和服务处于待完善阶段,而且大型成功案例较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技术革新的热衷,站在前端工程师的角度看,Serverless 的持续发展,在将来可以使前端更加容易的使用 Node.js 等语言搭建一个完善的应用,只需关注前后端的业务逻辑本身,而较少关心底层庞大的软硬件系统和运维知识。未来也可能给前后端工作流程带来一定变革,比如更统一的技术栈、设计规范和数据结构;更高的开发效率——应用搭建、联调时间的缩短,促使 Web 前端工程师向 Web 应用工程师进化转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