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东盟10国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或许,近日来媒体们热炒的经济体量、人口覆盖、贸易总额……等概念和我们的实际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对于整个市场当中的企业而言,谁先看到机会,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够从“RCEP大蛋糕”里分到自己想要的一块。
专业的知识、术语,我们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发布、学习、分析……,这并不妨碍我们用最通俗的逻辑去思考RCEP所带来的市场空间到底都有哪些?原本,15个国家都是有各自的贸易壁垒的,如今,就好像“本来并不毗邻的行星之间有了时空隧道”——所有一切牵扯到“流通”的机会都增加了——商品流通的机会,资本流通的机会,游客流通的机会,知识产权流通的机会……
所以,现在应该思考,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一、自己的企业是否存在“走出去”的可能?
二、自己的企业是否存在“引进来”的可能?
三、如果以上都不可能,是否可以向上述企业提供服务?
理论上,“机会是平等的”,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想要真的在RCEP找到增长空间,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差异化竞争力——如果你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那么即便是你再努力,也很难从原有的市场份额拥有者哪里抢到份额,但是如果你对自身的定位清晰,寻找相对的“蓝海”空间,那么一定不会“空手而归”。
所以,现在应该准备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类资源:
一、人力资源。对于市场而言,处在最上游的要素有四项:政策、资本、知识产权与人才。现在政策方面不用说了,RCEP本身就表明了一切。而无论是我们想进行资本运作或者是科技输入输出的时候,都离不开人才——在RCEP的大框架之下,有语言优势、对目标国文化有着深入了解的人才尤为重要。
二、媒体资源。除了贸易伙伴之间B2B的对接,RCEP也带来了更广阔的C端市场,而无论是B端还是C端,想要成为新晋“名角”,都必须要正式媒体的力量。这里指的不光是广谱化的社交媒体,各个国家的“官媒”也将因为其独特的地位而在整个RCEP当中起到不一样的作用。
三、物流渠道。如果我们都认为通过网络购物直接买到更原生态更便宜的“真货”的话,那么RCEP实施之后的“跨境电商”会不会是一个新的机会呢?当然,协定虽然签署了,一些具体的细节还需要时间来沟通,但是未雨绸缪,前景才可期啊!
四、产业外迁渠道。RCEP必然带来更多政策开放下的产业交流,一些目前已经不适合在国内生产制造的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了。而这样的“走出去”,一方面可以得到目标国更多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抢占好这条渠道,也许是新的“土地金融”的增长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说世界经贸关系正在经历着“大洗牌”或许有些夸张,但是RCEP的签署,确实与“欧盟”、“北美自贸区”形成了一个新全球贸易形态。紧跟形势,发现空间,早做准备,果断出手……,当有所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