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贝贝
太湖流域,素来是中国纺织业的重地,自明清就有着“湖丝遍天下”的美誉。在没有机器的时代,纺织工人们用巧手和汗水“缫丝织帛”,将精美舒适的布料丝帛送往全国。
几百年后的今天,在太湖畔的安吉倍豪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吉倍豪)中,负责工厂生产排期的计划员小王刚刚通过电子屏完成了所有设备运行和排产情况的盘查。“我终于不是每天在好友圈步数第一了,之前朋友都怀疑我用机器刷了数据。”他笑道。
这是小王在安吉倍豪工作的第四年,今年11月初,卡奥斯COSMOPlat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在安吉倍豪上线。他再也不需要在几千平米的车间来回奔波,取而代之的是面前的大型电子屏与不断跳动的设备数据,“这可比我手抄的准多了”。
“人管机器”难以施展,效率提升困难重重
安吉倍豪成立于2014年,面对市场和劳动要素的下行和环保政策收紧,负责人陈晓强选择了技术作为对冲手段。成立之初,公司就引入了高自动化程度的清花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设备,年产量达到5万锭。
自动化机器设备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纺织厂的工人数量,但“人管机器”的模式又给生产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首先是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盘查工作。为获取设备运行信息,计划部门人员只能依靠现场走动来一一收集。“即使是我们这儿最熟练的计划员,每天也只能完整巡查和盘点两次。”小王回忆起过去仍然充满无奈,“等到我们根据现场巡查的结果,用EXCEL模拟推演出各订单品种的交期,设备和订单的情况往往也有了新的变化,人永远追不上机器。”
对设备的运维也是安吉倍豪的日常难题之一。纱线品种繁多,所需工序也不尽相同。面对经常出现的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工作人员忙于进行品种工艺翻改,为设备配置工艺参数,根本分不出时间和精力进行设备的日常检修、分析;再加上设备历史维修记录不全,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维修工人很难第一时间识别设备故障,维修效率也就大打折扣,机器始终难以发挥最大效能。
而在流程管理上,从接到订单开始,制定生产计划、传递工艺清单、安排班组生产、统计订单产量等环节全都依靠线下进行,大量的纸质记录和传递不仅不便于数据存档,更是时常出现错误,影响生产。
车间里是最先进的设备,工人的任务却与日俱增,工厂的效率提升更是困难重重。陈晓强意识到,自己的工厂也许需要更彻底的改变。
卡奥斯打通智能工厂“最后一公里”
如何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条件,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智能化生产,成为安吉倍豪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2019年11月,卡奥斯COSMOPlat旗下海织云打造的纺纱智慧物联管理解决方案引起了安吉倍豪的注意。
“企业对生产设备的投入很大,设备数字化程度也很高,但由于设备联网率很低,反而导致生产物料混乱,效率也不稳定。”来到安吉倍豪调研后,卡奥斯COSMOPlat项目相关负责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依托平台在纺织行业的专业经验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调研后,卡奥斯COSMOPlat为安吉倍豪规划了极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承诺企业不停产就可以完成改造升级。
生产流程方面,海织云为安吉倍豪配置了模块化的生产管理系统。系统覆盖生产现场日常运转和设备管理的全流程,实现了生产流程全面上云;
设备运维方面,海织云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设备机台进行组网,帮助安吉倍豪建立起在线监控系统,并配以移动端APP,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实时获取设备机台产量信息;
此外,通过接入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真实生产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生产—销售—采购—生产”的端到端响应速度。
全部系统安装上线后,安吉倍豪节省生产用工3~5人,配件成本下降10%,设备效率提高5%,每年可节省成本约50万。
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实时追踪和自由流动,安吉倍豪可以优化人、财、物资源配置,合理降低在制品的库存量及能源消耗量,管理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引进自动化的设备只是实现智能化的第一步。”陈晓强感叹,“卡奥斯COSMOPlat的加入让车间里的机器变得会‘思考’会‘判断’,数据代替人驱动生产,真正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产业和技术的融合绝非一日之功。要把纺织服装行业的工艺、技术、经验、知识全部数字化、软件化,变成可以复制的模式,让所有企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丰富的制造经验。
纺纱智慧物联管理、供应链高效协同、小单快反柔性生产……凭借多年智能制造经验,卡奥斯COSMOPlat正在一步步打造涵盖设计、采购、制造、物流等的纺织服装行业全流程解决方案,以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强大包容性和可复制性,与行业共同探索具有可行性的改造路径。
秉承制造初心,未来,卡奥斯COSMOPlat“海织云”将继续深耕纺织服装行业,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助力行业内10万+企业实现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为实现大国“智造”梦想贡献自己的的力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