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喜欢我的工作,面对一个新鲜的世界,我有说不完想展示的劲头,有打不完的陈述句,朝九晚五的,我能过得像一架列车。
现在吧,委身于家庭责任感,加上周围的生老病死免不了,去到单位里人手一台电脑,各忙各的桌子,没有说不完的话。
数据就是生活了。我手头三个音乐APP,他们的版权问题让我不得不多渠道获取音乐资源,所以这三家公司同时接收到我的个人信息,我听了什么,兴趣点在哪种风格类型,他们都会继而推送相关的栏目给我,但其实我并不想这样。
因此,我的硬盘里塞了40G的无损音乐,虽不大,但它能让我在家的时候听得安心(我习惯用固定的播放器,相信很多男生也有这个习惯),一个容易把音乐融入生活背景的人,是无法接受打开APP后不断的缓存,或者断网,况且,拥有这40G的音乐,是更为私人的收集。
我戴上耳机,从客厅走回房间,解锁了手机看看今日头条,刷掉了小鲜肉和明星们的绯闻故事,才跳到下一条科技类的视频,很奇怪,每当我打开视频的那一刻我都会自发的看一下屏幕上方的网络连接,确认是4G网络还是带上了我家里的wifi,珍惜流量在那一刻成了一种节俭,确认还有500M流量垫底之后,我才把视频打开。
在我日常享乐之余,当然也会创造一些价值。
比方说给单位的年会剪个视频,切开视频加入几个转场效果,点开固定的几个参数精确到多少毫秒;
比方说给PPT里打上一千几百字的文案策划,完事了用80KB/S的速度传到我的上级领导手里,在他说版本不兼容的时候我还得体谅他,重新兼容一下他的低版本;
比方说我想借鉴一下某个摄影照片的颜色渐变,我需要打开PS吸一下几种颜色然后不断的尝试,企图让两者的颜色接近;
有时我们还得记住一些参数,让事情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摄影的要有白平衡,快门,光圈,焦距等常识;做特效的要学表达式和跟踪;做客服的要容纳大量的用户电话以及需求记录;做文员的要当个随时候命的电脑杂工,搞销售的要面对铺天盖地的产品价格…这些各行各业的数据,令人麻木。虽说有些是兴趣使然吧,有时也会在得到成就感时焕然一新,但总体上还是崩溃的。
我也很久没有白纸黑字的砌上一篇文字了,偶尔拿笔也只是轻轻的签个名,我的键盘就是我的墨水笔,打这些字我也是挥洒得豪情万丈的呢。
有时不得已需要在网站上注册,登记个人信息,以前不觉得怎样,后来网上天天大刀阔斧的谈大数据,哪有那么多大数据,无外乎是共享数据,我们上网其实已经是相当于在裸跑了都。
眼看着打完这些字都深夜了,眼前的你,和正在打字的我,从神秘学上来说,是处于神交状态(神秘的非官方交流,别曲解),大家彼此陌生,但又靠着传输数据在分享情感,在逻辑思维上分析否定或者认同,中间有多少理性,又带有多少感性呢…
玄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