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仍有部分传统垄断优势;民营检测机构起步较晚,资本实力和规模较小,但发展快速,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外资机构则具备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
目前,我国检测市场集中度不高、市场格局呈现零散化特征,全球市场仍以欧洲跨国机构为主,但不存在能左右整个检测行业的市场领袖。
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第三方检测市场总体规模约为1.43万亿元人民币,行业规模和潜力巨大,但以欧洲机构为主的全球排名前十大的检测机构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16%,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全球第三方检测市场并不存在垄断现象,碎片化市场格局十分明显。
图1 全球前十大检测机构的营业收入
(注:根据各机构年报等公开数据换算整理)
在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中,部分国有机构仍有传统垄断优势;民营机构起步虽晚,资本实力和规模也小,但发展快速,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外资机构则具备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如图2所示。
图2 检测机构不同股权结构占比
以上四类实验室在运营模式、目标市场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使得它们面临竞争威胁时,其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和盈利模式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从竞争威胁的五要素角度看,如图3所示。由于进入壁垒要求不高,潜在的新设实验室对商品型和工厂型实验室威胁较大;而重资产型实验室和项目型实验室虽然进入壁垒要求较高,但有可能被非第三方实验室的替代服务所抵消;工厂型实验室和重资产型实验室则面临着供应商和客户侃价能力的挑战;最直接的竞争一定是来自于同类型的第三方实验室。
各类实验室的进入/退出壁垒和风险/回报关系,揭示了实验室风险控制和回报预期的一定规律。进入壁垒包括:对资本的要求、资质的获取、规模经济、技术门槛、场地、市场渠道、品牌信誉等;退出壁垒包括:对政府、客户、债权人或员工的义务,过分专业化引起的资产贬值,缺少可供选择的机会及感情障碍等。
从图4可以看出,工厂型实验室进入壁垒要求相对较低但有稳定回报,项目型实验室进入壁垒要求相对较高但也有稳定回报,商品型实验室进入壁垒要求相对较低,但退出壁垒要求较高,重资产型实验室进入壁垒要求和退出壁垒都很高,后两类实验室的回报相对来讲都属于有风险的。
图4 各类实验室的进入/退出壁垒和风险/回报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也可能相互转化。例如商品型实验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向工厂型转化,重资产型实验室也可以同时成为项目型实验室,从而降低风险,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依靠科学管理,寻求差异化,在市场竞争中找好定位。对于一般中小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其产品/服务竞争策略的形成应该实事求是。由于规模限制和管理滞后,他们通常很难达到真正全面的成本领先,尽管有少数实验室会发起恶性价格竞争,但最终只能是以搞乱市场、搞乱自身、难以为继收场。而多数实验室会在某个细分领域尝试走技术或服务领先的道路,即主要通过差异化方式,找到创新竞争的相对优势,见图5。
图5 产品/服务竞争战略的形成路径
实验室只有在目标市场中找到合适的竞争定位,才能形成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实验室品牌建设和管理是竞争优势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围绕着构建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人才的引进、团队的培养、产品的创新,还是对客户提供持续的高质量服务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方实验室一定要明确其在目标市场中的竞争定位,即弄明白谁是市场领导者,谁是市场挑战者,谁是市场跟随者,谁又是市场补缺者,才能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在清晰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战略分析和战略发展阶段直到完成竞争战略规划,并进一步按照运作规划来实施竞争战略并对其进行控制。
此外,清除造成检测产业碎片化的基本经济因素,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创造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使多样的市场需求标准化;分离碎片化的主要因素;通过收购消除壁垒;跟随产业发展趋势。如能在上述任一方面取得成功,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就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