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2月,受疫情影响,贵州软件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2%,出现负增长。3月份出现转机,开始稳步增长;到7月份,全省软件业实现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
贵州软件业务收入由负到正,并实现持续较快增长,折射出的是全省传统产业在疫情冲击下化危为机的深刻变化。
“贵州大部分软件企业和大数据企业,本身是赋能于传统行业而非单独存在的,他们大量的订单、市场主要来自实体经济。”贵州省大数据局产业融合处副处长孙沛表示,在传统企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大数据企业实际上并不能独善其身。
孙沛说,随着整体经济复苏带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今年全省很多传统企业能够经受住疫情考验,快速复工复产,实现逆势上扬增长态势,是这些年他们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大转变。
去年5月投产的贵州水城力威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共建企业。疫情期间,因原材料供应不足无法完成订单而面临生存危机。4月开始,随着建筑行业复工复产加速,公司业务量大幅增加。
订单倍增给以往靠人工核算和统计的力威铝业带来很大挑战:每一块模板的生产进度、市场流向都需要工人加班加点完成,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今年5月,力威铝业数字化管理系统一期建成并试运行,通过大数据赋能,使整个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除了像力威铝业这样在疫情之下运用信息技术化危为机的企业外,贵州不少传统企业早已开始探索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之路,并在疫情中展现了数字赋能的力量。
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2月初实现复工复产,有效保障了全省疫情防控期间的电煤需求。公司总经理肖国强说,之所以能这么快实现复工复产,主要得益于公司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操作人员只需摁下总控台启动按钮,井下深处的采煤机就可进入无人驾驶状态,实现了高效安全采煤。
“突然爆发的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加速数字化变革,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效助推传统产业化危为机、转型升级。”贵州省大数据局副局长胡建华说,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贵州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从2016年起连续5年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作,通过“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行动,提出每年建设100个标杆项目、1000个示范项目,5年带动1万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
2019年,全省融合中级阶段企业占比首次超过初级阶段。贵州的数字经济中,融合部分占比达91.2%,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贵州转型升级新引擎。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化危为机,让其在疫情危机中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但传统产业如何转型,与新一波数字经济怎样做好结合,怎么去拥抱数字经济等难题仍待解决。
“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此次战疫中的韧性‘补位’,更加凸显了其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产业定位,并对传统经济的数字化改造产生倒逼促进效应。”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灵运认为,传统企业要抓住新基建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新机遇,重新认识、思考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和场景应用,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还是新基建等政策红利,都在促使企业进行数字技术的储备与升级,以过硬的技术和全面的服务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潮。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贵州正进一步增强大数据与各行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虚拟与现实融合,全方位整合有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战略转型,延长产业链,以数字化唤醒传统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韧性。(袁航)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