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后端要想非常愉快的合作开发和集成,那最开始第1步就是要定义一套共用的数据模型接口。这一步是所有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数据模型接口之后,就是应用程序接口。这块可以跟数据模型接口一起来完成讨论。
这两个接口做完以后,前端和后端就可以各自开始自己的工作了。
前端部分的工作可以从创建模拟数据来入手。这时候前端可以假定后端接口已经好了,并且能够返回数据了。
注意这些模拟数据是从本地的内存数据库获取的,你不需要创建真正的数据库列表。
有了这些模拟数据,前端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用户界面,然后进行一些模拟性的操作,就像后端的API在提供数据一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后端开发。
基于前面的数据模型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后端也需要写一套模拟数据。利用这些模拟数据后端可以测试自己的实现代码。
这些代码第一是分析模拟数据的输入,经过处理以后,写入数据库,然后做出其他的通知。内部实现部分,那是后端程序员自己的份内事,我们暂不讨论,我们就先讨论一下如何提供这些模拟数据。
类似这样的测试工具有非常多。以后我会在我的专题里面,把所有流行的测试工具列出来。
通过这样的测试工具,你可以添加API的参数和输入数据,同时还可以测试返回结果。
这样子后端在开发的时候就像在被实际的程序调用一样。
这个架构一旦搭起来后端,就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发了。
好,在这一点上要说明一下,开发阶段和实际的生产环境阶段,所访问的数据库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后端这边,需要做一些环境变量的设置,比如说开发阶段使用测试数据库,生产环境使用正式数据库。
而在前端这边也有类似的流程,这个环境参数会决定是否调用真正的API数据还是模拟的API数据。
这样子整个前端和后端的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就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进行交叉的测试。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