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在最近组织的企业信息化专题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好的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企业都是好企业。同样一个千亿级规模的集团企业,集团总部、子分公司总部和区域性分公司机构等非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机构人员占企业全部管理人员的比例,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为12.5%,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的企业则达到25.2%。同为百亿级施工总承包企业,机构人员占全部管理人员的比重,有的企业只有9.1%,而有的企业则高达33.2%,仔细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必须加快
中国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岗位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1.0”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文字、图表处理电子化(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结构计算、工程预算、钢筋下料、工程算量、模拟施工、3D建模、测量定位、图像处理等。
2、“部门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2.0”
此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企业应用的主要业务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企业门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或者说大部分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和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专业承包资质企业处在这个阶段。
3、“企业级”应用阶段。通常称为“建筑业信息化3.0”
这是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阶段,此阶段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总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
信息化的目标是提升企业整体效率
信息互联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将人们大量的、繁琐的、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交给计算机、移动端和互联网去完成,从而大量地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品质。
建筑企业信息化,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建立企业智能管理模式、项目智能生产模式、员工能办公模式,要实现这些目的,就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共享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分子公司、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高效协调,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团队产出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首先是人与机器的协调,充分利用机器、技术,才能把人从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实现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再者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
传统建筑企业往往会出现企业各层级、各部门间的信息交互不流畅、信息系统不互通、信息孤岛林立、“部门墙”高耸的现象。没有基于顶层设计的企业级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各系统、各板块、各部门的高效协作也将无法实现,企业的组织运营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
基于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特点、组织特征和信息传递方式,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通了建筑企业各业务系统数据与主数据系统的互通环节;切实拆除了企业数据互通的藩篱。
建筑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领域,建筑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把“强管理、提品质、降成本、优服务、树品牌”作为生死攸关的战略任务,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大力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固化优化管理流程、扩大管理幅度、提高业务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有效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等。总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题中之义,是建筑企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