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模型(Purdue Model)是1992年由普渡大学计算机集成制造联盟提出的系统架构,在该架构模型的基础上诞生了ISA-95标准,从车间到企业的信息流向出发,ISA-95标准把集成制造分成了若干层次,并在生产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之间引入防火墙等内置安全管理机制。
在该模型和标准中,工业自动化形成了金字塔结构,这一结构迅速获得广泛认可并展现了长久的生命力,在一些新的架构模型中,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RAMI 4.0)还是我国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IMSA),在系统层级维度大体沿用了ISA-95标准,只是在最顶层增加了企业协同(互联世界),在最底层引入了产品(智能产品)。
从自动化金字塔模型提出至今,在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和尼尔森定律(高端用户的网络带宽能力每24个月翻一番)的指引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1993年,Intel发布了初代的奔腾处理器,单核心60 MHz,集成了310万个晶体管;在2019年AMD发布的Ryzen 9处理器则包含12核心3.8 GHz,集成约100亿个晶体管。在90年代初,光纤入户还只是梦想,移动通信还处于2G+功能机时代;在如今,我们已经基本实现光纤入户并正在逐渐普及以高带宽(1G bps峰值吞吐率)/低时延(0.5~1ms时延)/大连接(1000K/平方公里连接数)为特点的5G网络。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某些局部的领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认知,比如在90年代末到20年代初,受制于当时的控制器算力和内存大小,如果要实现运动控制和第三方现场总线等功能,需要使用者在PLC CPU模块的基础上额外购买运动控制模块和总线通信模块。在如今,集成逻辑控制/运动控制/通信管理/安全等功能的多合一控制器(软件定义的控制/软件定义的网络)已经渐成主流。但是从系统信息流向的角度出发,1992年提出的普渡模型几乎没有变化,仍然是广大制造业人心中的圣经。
这一模型是否解决了制造过程的所有痛点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以笔者10年左右参与的一个项目-某食品包装工厂的自动化车间系统为例,我们参照模型架构并在架构的每一层引入了当时比较新的技术。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