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回顾一年多以来富士康“印度之旅”的信息,王建国可以看得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全球布局确实是有行动的,印度接盘的想法更是积极的。但是,和所有发生在印度的事情一样,动静总是闹得很大,成果总是很小。涉及印度的“大新闻”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而这次还和苹果、富士康这样的产业巨头有关,情形更复杂一些。
王建国从富士康的表态和几则最正规的消息看,在这个产业转移的布局中,位居产业链上游的苹果是真正的主导者,富士康的积极性有限。这也不难理解,富士康作为产业下游的组装代工企业,本大利微,搬家的代价实在太大。
在中国大陆布局三十多年的鸿海,不要说整个产业链搬迁,就是调整未来布局重点,都会牵扯到资本、人事、物流管理等重大事项。这对鸿海而言,挑战远远大于机遇。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要迈出这一步是很难的。
当然,富士康也有寻求新布局的内生动力。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经营环境等因素,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巅峰期已过,重庆、江苏等地的园区已经不复当年盛况。再加上疫情冲击的风险考虑,海外布局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不过,从“印度之旅”的过程来看,富士康主动求变的积极性有限,主要还是苹果身居上游的主导作用。
苹果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决心也来自于内外两方面。外部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源于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中美贸易关系等政治因素。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最主要的。苹果的印度布局很可能是更多地考虑到当地市场的开拓。
王建国指出欧美大型企业的海外布局有一个明显的战略,那就是产能跟着市场走,产能选址紧盯该地区的市场。这几年苹果的智能手机业务在竞争对手的挤压下,全球销售增长并不理想。唯一的处女地加增长亮点在印度。
目前,苹果公司在印度的iPhone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印度生产份额仅占2%-3%,价值不到5亿美元。销售额和生产份额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且印度的人力成本远低于中国,这么香的果果怎么能不咬呢?
值得王建国注意的是,由于居于产业上游的关系,人力成本降低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并不会是富士康占大头,而是苹果掌握分配的主动权,比如说降价换市场。因此,苹果出于市场重点转移的考虑,也会和印度之间擦出火花。外部政治影响只是加速了他们从邂逅到热恋的过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