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平均每天会确认e-mail 74次、拿起手机60次、花177分钟在手机上。 试想,如果把这些被科技绑架的空当收回来,我们可能改变什么? 2015年,纽约公共广播电台流行栏目“写给自己”的主持人曼诺诗•左莫若迪,带领成千上万的听众通过一个实验来帮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尝试无聊,以此启动创造力,改变他们的生活。
你是电子设备上瘾者吗?
我最近读书都在用Kindle而不是手机,一个原因是护眼,另一个是Kindle读起来更专注投入。
因为手机上实在有太多吸引人的其他程序,总是读着读着想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朋友圈发生了什么。
电子设备是把双刃剑,最常体现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则是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眼见周围人一个个变成了网瘾少年,朋友圈中毒患者。
把空闲时间都交给手机,轻松又愉快。
举个身边人的例子,我老公,简直是科技中毒症患者最佳代言人。
他工作一结束,便捧起手机,打开电视,拿出游戏机,让电子设备充满之后的时间。连晚上睡觉休息,也要刷着手机,困倦不已眼睛睁不开的时候,他会在手机上调出电视剧(通常是TVB),带着耳机听着电视进入睡眠。
他不是一个人。
据Flurry平台统计显示,在2014到2015年间,全球移动设备上瘾者增长了59%,常规用户(每天使用应用程序1-16次)的人数增加了25%,超级用户(每天使用应用程序16-60次)的人数增加了25%,手机成瘾者(每天使用应用程序60次以上)已达到2.8亿人之多。
电子设备越来越便捷方便,游戏、视频、阅读样样行,一个FaceTime,千里之外的人也可以近在眼前。
面对手机上的APP,许多人忘记了适可而止,沉迷了进去,低下头一刷已忘我,再抬头几个小时就那么过去了。
但要说从中得到了什么,除了对一点点大脑的刺激,想必很难有其他真正的收获。
有人说,我不光用手机玩,我还学习呢。
这是一种知识幻觉,其实你什么也没学会,什么也没思考,只是瞟见了经过他人咀嚼的三手碎片知识,其中可能存在着充满谬误漏洞百出的“知识”。
往往实际上情况是这样的:
今天读了一篇转发的文章,感觉从中获得了新的知识,明天又读了一条颠覆思维的微博,感觉整个人的思维境界都不一样了,后天购买了某某课程......
崔娃曾说,“如果你把你一年在网上读到的文字加起来——推特、脸书推送、网页列表——那你读的文字量都约等于一吨书了,但事实上是,这一年里你一本书都没有读。”
深以为然,我们似乎阅读了很多,过后又大部分遗忘。
成年人渴求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方法,希望玩着玩着就学到了新知识。碎片化学习、付费知识应运而生。
碎片化阅读并不能构成知识体系,反而会扰乱自己头脑的判断力,成为跟风的人。
对电子设备的担忧
《放空》一书的作者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电子设备有三个担忧,一是扰乱创造力,降低工作效率;二是上瘾;三是影响健康。
人们使用手机有很多原因,抵抗无聊是其中之一。
快节奏的社会每个身上的压力都仿若巨大无比,自由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贵的,故而现代人很难忍受在空闲里无聊、无所事事。
不要闲下来的哨声总在耳边低语。
电子设备是最简单的解压方法和时间机器。
只要手机在身边,它让我们可以做到睁开眼就不“浪费”时间,早饭前刷个朋友圈,电梯里查下邮件,走路时看下信息......
过分依赖便捷的电子设备、不停打开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只是带来了忙碌的假象,让人们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手机上的APP经过资本不断的研发改进,打开就是要让大家上瘾的。像糟糕的精神垃圾食品,明知道不健康却让人欲罢不能。
电子设备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人们被淹没在信息流里,越来越想要随时随地的即刻反馈,总想着隔几分钟看下手机,如果哪天忘带手机了或者手机坏了,简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科技日新月异,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样。
可想而知,到今天乃至未来Flurry平台统计的数据会只增不减,人们将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
远离手机,一起来挑战放空计划吧
心理学家桑迪·曼恩博士表示,“每种情绪都有一个目的,这是进化的结果。”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无聊其实是一种能带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情绪。
当我们有意识地做事——工作或玩手机——时,大脑的“执行注意力网络”在运行,当我们无意识放空——走神、发呆、做白日梦、无聊——时,大脑中的“默认模式网络”在默默运作。
“默认模式网络”让大脑屏蔽了外部世界的关注,转向内部世界,即大脑正在洞察我们内在的想法和事件。
当我们觉得无聊时,大脑正通过无聊来进行一些最重要的工作,思想的大门被打开,某些最独特的点子想法在慢慢形成,故而有些科学家把“默认模式网络”称为想象网络。
当我们用电子设备避开无聊时,我们也避开了天马行空的白日梦和创造性思维,避开了看周围世界的新方式。
《放空》一书的作者根据大量“放空”实验参与者的反馈,编制了一套高效且清晰的放空步骤。
“放空”七步计划——
挑战一:记录自己的数字产品使用习惯
追踪你的数字产品使用习惯—而且很可能会因你的发现而震惊。
挑战二:不要把手机放在视线内
行走时,手机不要放在你的视线内—拒绝边走边发短信。
挑战三:安排无照片日
不要给美食、小猫、孩子拍照。
挑战四:删除频繁使用的应用程序
删掉一个你认为没有它你就不能活了的App(别担心,删掉了,你能活)。
挑战五:忙里偷闲
在办公室时也不要用手机。
挑战六:观察其他事物
重拾注意力的艺术。
挑战七:享受真正的无聊
以上所有练习结束后,利用无聊给你带来的新力量来理解你的生活并重新设立目标。
它们看起来很简单,可当你真正做起来或许发现有些难度。
不要放弃,让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