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嘉宾| 鸿之微董事长:曹荣根
采访主持·蝴蝶与独角兽创始人 范范
编辑| 贾凯强
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高效将会是为了唯一追寻的诉求。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国,在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材料科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质高效的材料生产将会更好地赋能多行业的发展进步。而经历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缺失和技术断层,新兴的材料设计与工艺仿真突破了传统的材料获取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更标准化的工具来助力材料的发掘、设计和生产,给众多行业提供方便的同时,自己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
市场在扩张,技术在进步,国内外众多材料设计企业蓬勃发展,而怎样才能使技术基因的企业向着综合型的方向迈步,并在强烈的竞争下获得长足发展?权衡好市场、技术和企业管理的关系是每一个创业者无法回避的难题。曹荣根,怀揣泰山之志,建立鸿之微科技,便是要向这样的时代发起挑战:从事材料设计、工艺仿真软件开发,到工艺控制与工艺优化,高性能云平台打造,和高水平定制化的计算解决方案,为突破材料科学的限制,为世界寻找更为真切的一个答案。
【01】
信仰极致效率,用算法减少弯路
材料设计和工艺仿真是发现、制造、生产材料的一种新形式。 这个行业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那样高精尖,其主要针对大家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
在以往,常规的材料获取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比如炼钢和炼焦等。但自然界存在的材料,与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并投入使用的材料之间有着很大的种类和量上的差距。人的能力有限,大量的材料尚未能被发现。而曹荣根和他的团队便是要把材料获取的行为仿真化、计算机化,希望能通过计算机代替实际实验来发现并制造材料,这就是材料设计与工艺仿真的技术。
那么材料仿真有哪些用处呢?简单来讲,不论是工业、建筑,还是医疗、航空领域新的材料都能极大的帮助产品升级。典型的来讲,如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等新的材料技术更是撑起了现代材料创新的脊梁。但是,地球上的元素一共也就一百多种,抛开气体液体和放射性物质,可选的元素更少,如何组合这些元素,满足我们人类日益增加的需求,过去人类一直采用“炒菜式”实验方法,随着近些年计算机计算水平的大幅提升,基于计算机的材料设计和工艺仿真方法可以超大量的进行仿真实验,将实验次数大量减少,加快了新材料的发掘、改性和制造。
材料设计和工艺仿真其实并不是稀奇的领域。从技术层面来讲,在50年代计算机被发明的同期,这项技术在中国就开始存在了。80年代末的时候,国内就有了商业化的产品,在部分领域材料的计算仿真处于领先地位。但材料设计与工艺仿真其实属于工业软件的一部分,它与工业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而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应用连同配套的软件主要靠海外引进,这使得国内的同类软件失去了应用市场,也导致这类软件在工业应用领域逐渐消失。但好在,仿真技术并没有停滞,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一直在稳定的发展,国内,如曹荣根率领的鸿之微等创新的企业也一直在进行工艺仿真技术的改良和研发。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领域中,如何才能杀出一条新的路径呢?曹荣根深刻的认识到,这条产业实现路径要比其他的路更长一些。首先,一个很好的科学环境是必要的,借此虚拟出一个材料生长仿真环境;其次,要熟知科学的发展过程,以此来解释材料诞生的过程。因此,曹荣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过去人们所积累的材料科学知识软件化,同时还要软件化一部分带有行业特性的材料的形成过程,他们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就需要建立一个具备行业特性的材料库;再者,虚拟材料诞生的整个实验场景,其中包括了温度、压强等环境要素。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技术上做显示,保障用户能够实实在在的看到整个仿真的过程,最后还要分析各个步骤的完成情况。只有把以上几个部分整合在一起才是一条完整的实现路径。
有了理论基础,想要变现还差市场的检验。想把这样复杂的产品全面标准化,一般来讲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在经历多年的历史演变后,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远的发展,但在特定行业材料又有很多个性化需求,希望让产品在多领域通用,就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整合进产品里。
【02】
将产品磨成利器,持续迭代实现升级
打磨产品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难题,其不仅需要突破很多技术难题,还要面对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行业特性。曹荣根与鸿之微率先选择了如半导体、锂电池等熟悉的行业,为他们提供具有一定科学环境仿真能力的工具。
不过,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推广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成熟的市场里,肯定有更加激烈的竞争,推广自家产品可能市场的接受速度快,但订单的产生速度并不快,因为买方的选择会更多。在鸿之微对产品进行不断探索升级的同时,消费者提出了很多新生的理念,这就加大了推广的难度。因此鸿之微一方面要说服消费者,一方面要提升自身产品。而这样做也并非全无好处,一方面来讲,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将满足客户核心的诉求和价值变成自主知识产权;再者所有企业都在追求“多快好省”,用最好的材料、以最高的效率生产产品,同时又能让企业省钱,因此这样的产品能够赢得更多企业的认可。
在这种理念之下,鸿之微在过去两年间发展了诸多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应用的技术,并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就像VR产品一样,从3D一直迭代到nD,鸿之微在尽可能完备所有的仿真的可能性,尽可能让知识软件化,从而使计算科学能完成实验科学做的事情。最终实现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为行业客户提供足够强大的工具,辅助材料的开发、研发和生产,在这些过程里让软件能最大程度上为行业赋能。
为了让技术和产品不断成熟,曹荣根将目光瞄向多个应用领域,如集成电路、锂电池、合金、化工、医药等诸多方向,这是一种技术平推的模式。这种平推式的发展,意味着每开发一种技术,就可以水平覆盖一部分企业应用,技术相对而言投入更为集中,同时拓宽市场的成本也同步降低。不过,仿真技术每向前走一步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应用的打磨,产值上升较慢,因此好的市场也一样的重要。
【03】
技术人创业,平衡之道尤为重要
创业对于曹荣根这样做技术的人来说,是有很大挑战的。做技术的人普遍认为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技术就相当于是地基,其代表着房子是否稳定;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是住房子而不是住地基,因此要想把房子卖出去肯定要依靠销售水平和产品展示力。所以一个优秀的公司一定要兼顾技术和销售,技术人吃亏在于用心去把地基打好,却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房子会好卖。可后来的创业经历让曹荣根逐渐明白,一个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就必须要依赖三驾马车——技术、销售、企业管理,三个要素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不过,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曹荣根清晰的认识到鸿之微本身缺的是市场,这也是由企业的技术基因决定的。一心做技术的人对市场的敏锐度是不够的,所以在市场方面有着天然的欠缺,在短期之内可能难以平衡技术跟市场的关系;但长远来看,鸿之微一直在锤炼市场,慢慢需要把一些纯技术人员转变成复合型人才。
技术和市场的平衡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事情,研发的技术何时推进市场的节点很难界定。理论上讲,当产品做到60%时就推进市场,一定会被人认为产品很差;80%的时候推进市场,会给人留下一点好印象;99%时再进入市场,则会收获满满的好评。因此,不难发现产品在不同阶段进入市场带来的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99%进入市场就是最好的选择吗?在商业上和技术上的认知全然不同。曹荣根认为,鸿之微实操带来的经验是,一个产品做到60%的时候就要开始做宣传了,80%的时候推进市场,然后和客户一起成长到99%,最后经历数年,完成从99%到接近100%的蜕变。不过,这一过程对于销售环节考验很大,尤其是做好从60%到80%产品成长区间的销售。那么,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在60%到80%的区间,很可能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技术人都有各自偏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产品做到完美,但可能忽略了市场上的实际情况。
创业除了要平衡市场和技术之外,还要平衡企业内部的关系。鸿之微企业内部学术的氛围比较浓厚,员工本身对技术怀揣强烈的情怀,他们的背景也是和技术紧密相关的,平常就是很沉默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经常自愿加班。在他们看来,工作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为事业而奋斗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而在此基础上,鸿之微也提供了对更有竞争力的员工相对应的待遇,这样就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稳定性。
没有一个创业者希望自己的企业一直缄默无名。不过如何向别人介绍鸿之微,却是曹荣根比较头疼的事情,因为一家默默无闻的技术公司可能介绍了也不会被人记住。大道至简,曹荣根用最简单的办法介绍了鸿之微,那就是:“我们创造了一个技术平台,来帮助改善人类的生活,我们正在创建一个科学管理平台,帮助客户进行创造。”
**范范而谈**
Q:上次经历让您比较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时候?
A:一周之前,收获了一个很好的项目。
Q:您最想拥有的才华是什么?
A:演讲。
Q:您认为自己哪方面能力被高估过?
A:技术能力。
Q:您最欣赏自己哪方面的人格魅力?
A:开朗。
Q:您被别人欣赏的人格魅力是?
A:勤奋和乐观。
Q: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你的童年,您会用哪几个?
A:开心、勤奋。
Q:有没有让您比较欣赏的相互熟悉的创业者?
A:首先就是我的搭档,我们很合拍,当然我欣赏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除了事业成功之外,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各具特色,比如77文创产业园的总经理王雷,我是看着他一步步走过来的。
Q:创业以来给您带来的最大改变有哪些?
A:对我责任感的培养、做事情的全面性大大提升、让我变得更乐观。
Q:您觉得创始人需要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A:包容性强、内心坚强、客观冷静、拥有耐心。
[鸿之微1]题目不知道会不会太高调,尤其是个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