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搬运资源的日益紧缺,目前实施带板运输(带托运输)项目的公司越来越多,即货物随着托盘一起在企业外周转。由于托盘有不低的成本,并且占用一定的车厢空间,还会影响车内货物的堆叠从而让运输成本也发生变化,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去推动带板运输项目呢?
当前实施带板运输比较成熟的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交换模式:即随车运输过来多少托盘,离开客户时还供货商同等数量的托盘;
第二种是转移模式:即供货商和客户分别在第三方托盘运营公司开设账户,用于结算托盘租金。当货物从供货商转至客户配送中心时,托盘租金结算相应从供货商账户转移至客户账户。
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如果采用交换模式,客户和供货商对托盘的管理相对简单,不需要专门的账户,当场就可以完成托盘交换,但是对于供货商车辆的利用率来说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供货商送货到配送中心,车辆卸完货之后可能有其他的安排,比如可能要去下一个仓库装货,但是由于客户归还了托盘,空托盘会占用货柜空间,影响下一环节的运输。
转移模式虽然克服了上述问题,但在目前的操作条件下又会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在转移模式中,供货商会持续送货到客户配送中心,短时间内配送中心内的托盘数量会快速增加,来不及消化,一旦积累数量超过需求量就会增加托盘的租赁费用。
所以没有哪种模式具有绝对优势,只能在协同合作中将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四点,
一是建立诚信
在比较成功的带板运输协同合作案例中,影响运行效果的因素不仅仅是实物操作、信息系统衔接,更重要的是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对各自成本的了解。比如在合作前,供货商和客户双方高层互动频繁,都派人到彼此仓库学习,互相深入了解后才达成共识。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导致本来可以单元化物流交接的货物重新按件按箱交接,这就违背了推行带板运输的一大初衷,大大制约了带板运输效率的发挥。
二是优化订单模式
带板运输最理想的模式是客户以集装单元作为基本单位下单,如按整托的倍数下单,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按半托,甚至整层来下单。在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公司,客户的自动补货系统最后会根据计算出的补货数量按照接近的集装单元数量取整,从而使订单数量达到物流效率最佳,同时供货商的库存模式,比如托盘堆码层数及高度也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就减少了货物在整条供应链的人工搬运次数,提升了效率。
三是确定托盘的堆码标准
现实中供货商的堆码标准跟客户不一样,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模式堆码,供货商堆码时要么亏板,要么超板。这种托盘货物到了客户那里不能被接受,强势的客户可能要求现场再次重复搬运。
而且市面上的托盘规格并不唯一,有1.2米乘以1米的,也有1.1米乘以1.1米的,还有宽80公分甚至60公分的不同尺寸,因此建议首先合作双方都先统一到标准尺寸的托盘上,比如1.2米乘以1米,然后依据包装的产品规格来建立联系,这样供应链上的每一级的货物堆垛都是合理的,不同环节之间物流交接时才具备操作效率。
四是应用条码
很多客户现在都有自动分拣系统,托盘货物到了客户配送中心收货时还需要逐箱或逐托盘重新赋码贴标签,以匹配自动分拣系统,这也影响了带板运输模式下的作业速度。因此,上下游之间的箱码和托盘码的共享能够在托盘化推行过程中同步进行,则全行业推动起来,能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流程效率。
更多内容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