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都比较低调,而李书福算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大嘴。新年伊始他就向腾讯开炮,认为“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理由是“他都可以看,随便看”。他感叹:“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透明的,没有任何隐私和信息安全。”
所谓大嘴,通常是胆大敢说、勇气过人,但也往往比较冲动。有人认为李书福的话只有一半在理,因为他认为马化腾看自己微信其实只是个人的一种猜测。腾讯作为OTT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与三大通信巨头并无两样,李书福担心马化腾偷窥自己的聊天内容,就好比担心中移动董事长偷看他的手机短信一样。
李书福为什么担心马化腾看他的微信呢?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有很多,比如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业务边界日益模糊,腾讯与吉利有可能在智能汽车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最大的可能因素,还是出于对国内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担心,和对现有市场秩序不健全、不规范的忧虑。
由于用户数量庞大,超级平台APP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和用户关系,足以影响到一个行业和市场。除微信之外,国内还有数十个用户超过亿级的超级平台APP,分布在社交、电商、出行、游戏等多个行业。它们在不同的行业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保存着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一些还涉及资金账户的安全。
近年来,免费模式在互联网兴起。用户付出个人数据、关注力、流量、时间的代价,以换取免费服务的权利。用户在使用免费互联网产品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产品的一部分。而企业则以免费方式获取海量用户,通过广告和大数据服务来获取营收,以摊销运营成本和实现利润。
这种看似双赢的模式之下,却由于立法相对滞后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企业基于用户采集的大数据所有权,和用户的信息隐私权之间的边界在哪里?尽管用户在开通服务时与企业平台签订了协议,但这种企业制订的格式合同是否充分尊重了用户合法权益?平台的大数据采集过程中,是否允许查看、收集用户的隐私信息和聊天记录?如何限定企业的权责,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造成目前李书福们不安全感的根本原因,还是当前法律滞后于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保障机制。从长远看,相关法律应从两个方面来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一是技术上的规范,让能接触到用户信息的人员越少越好。对于企业采用何种方式采集用户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储存,内部查看信息的权限管理和相互监督机制,以及在采集过程中如何确保信息不被外泄,都应该有严格规范。二是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相关部门的深度监督来堵死信息安全漏洞。即便是像马化腾这样的企业领导人,也无法随意获得查看用户信息的权力,这需要更高层次的规范。腾讯方面尽管回应了李书福的质疑,明确表示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但它并不能完全消除李书福问题背后的担忧。 蚂蚁虫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