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代币的出现使区块链技术有机会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将对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但是,受限于当前区块链技术和监管机制的限制,稳定代币系统还存在众多缺陷。
1. 监管和隐私保护的矛盾
稳定代币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监管需求和隐私保护需求的矛盾。
一方面,支持监管是金融行业各项业务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稳定代币能够涉及的跨境支付、资金转移等领域,监管需求应更为严格。然而,由于稳定代币采用的区块链技术与传统的金融IT架构不一致,现有的监管机制效果并不好。例如,目前区块链行业采用的备案机制对恶意用户的防控能力就比较差。针对稳定代币的监管,有必要针对区块链技术特征,研究交易溯源、身份检测、恶意节点反制等监管机制。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采用的账本公开的机制,虽然能够提升系统公信力,但是带来了显著的隐私泄露隐患。例如,比特币系统建议用户采用频繁更换区块链地址(区块链系统中的账号)的方式增强匿名性,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比特币地址的匿名性是一种“假匿名”,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溯源、交易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推测比特币地址背后的用户身份信息。因此,目前出现了众多聚焦隐私保护的区块链系统,如门罗币、零币等。通过采用环签名、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技术,这些系统能够在满足分布式共识机制的条件下,隐藏区块链交易的发送地址、接收地址和交易金额。但是,这种高度隐藏的技术将进一步增加监管难度。目前,门罗币的应用已经超过了比特币,成为了犯罪活动首选的支付方式。
对稳定代币系统来说,支持监管和保护用户隐私都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平衡监管需求和隐私保护需求,为合法的监管机构提供数据处理的权限,同时增加攻击者分析数据的难度,是未来稳定代币研究的一个方向。
2. 高性能和高公信力的矛盾
USDT、PAX等稳定代币系统建立在比特币、以太坊等非许可链网络之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加入网络,参与数据维护和交易验证工作。这种机制充分体现了去中心化的思想,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是,这种机制也导致系统的性能很难提高,难以满足现实金融业务的性能需求。当前公链系统虽然推出了众多提高性能的机制,包括增大区块容量,降低出块时间。但是这些方案对区块链系统交易性能提升的幅度有限,而且有可能增加中心化的风险。
Libra稳定代币系统建立在许可链网络之上,通过采用高可信、高性能的服务器组建小规模的分布式网络,许可链的响应速度和交易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但是,这种机制弱化了去中心化的思想,不能完全实现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信任的潜力。而且,当前的许可链系统的性能虽然远超过公链系统,但是相对于传统金融系统的性能仍有较大差距。例如Libra稳定代币系统底层的许可链网络预计能达到每秒1000笔交易,而Visa、MasterCard等传统金融系统的交易性能通常能够达到每秒上万笔。因此,许可链系统很难通过继续降低去中心化程度的方式来提高性能指标。
未来,随着稳定代币系统进一步应用到业务量更加复杂的行业,这种矛盾将更为突出。例如,Libra项目计划向遍及全球的20亿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这种金融场景不仅需要巨大的性能支撑,也需要一套能够满足全世界范围不同用户的信任需求。Libra项目采用了渐进式的发展方式,目前采用了基于BFT协议的改进版共识协议,首先实现了大约100个节点的许可链网络,然后随着技术的革新,再逐渐过渡到非许可链网络。目前,在非许可链共识机制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兼具高性能和去中心化的技术,包括DAG和AGLAND。随着共识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稳定代币系统有望逐渐在性能和公信力方面达到平衡状态。
稳定代币通过将去中心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与中心化信任体系的优势相结合,使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现实金融业务中发挥其减少中介、降低沟通成本的能力。受益于稳定代币应用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紧贴金融核心业务的重要地位,将促使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区块链领域,解决目前稳定代币在监管、隐私保护、性能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将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发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