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在舆情引导中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

提 要:网络舆情是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基础和晴雨表,以大数据观念变革传统网络舆论引导思维,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对于新形势下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网络舆论;舆情引导;大数据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不断受到热捧。人们热衷于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照片、心情、行踪等各类信息。手机支付、共享单车等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服务器上留下了大量的数据。正如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当前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一切事物、一切行为都被数据化;情绪、思维、行为模式、认知、沟通、关系等等都成为数据……许许多多的决策行为将更多的基于数据、分析和事实做出,而不是像以往凭经验和直觉做出。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大数据也拓宽和加深了舆情引导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大数据时代,很多舆情问题,如舆情发展动向、集群行为、社会态度、公众情绪、动态人际互动、社会认知等,都能借助大数据得到更为准确的可视化的测量和呈现,为抢占舆情引导的先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数据技术是指运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各类网络数据库,实时聚集文本和图像,利用搜索、分类、分析的软件,通过高速的计算机运作和业内专家的研判,精确描绘现状和预测未来。

一、利用大数据研判舆情动向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和目标是预测。具体到舆情引导,就是舆情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从互联网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挖掘出信息、判断趋势、提高效益。利用大数据技术把重点从单纯的搜集有效数据向对舆情的深入研判拓展,跟踪相关舆情,辅以决策参考。

舆情热点的产生、发展有其自己特有的规律。舆论发酵的过程,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来自群体的压力,害怕陷入孤立的状态,而进入选择沉默期,但是在网络社会中,传播特点具有“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过程的互动性、病毒式传播模式,多渠道传播,如微博的准入门槛低、内容简短、操作便捷,因而,总能在一定时间内及时迅速地传播,网民之间相互转发形成的再传播,会引起很高的舆论关注,产生巨大的传播影响力。网民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由于匿名性与互动性,人们更快的表达出意见,从沉默期转入雪崩状态出现网络舆论的一边倒。大数据时代舆情进入雪崩状态的时间更短,网络舆情一般分潜伏期、爆发期与恢复期。事发后的12小时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就要求对舆情热点的引导在潜伏期的12小时内,越早回应越主动。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要不断增强关联舆情信息的分析和预测,从以往单纯的收集有效数据向对舆情的深入研判拓展,从注重“静态收集”向注重“动态跟踪”拓展,从致力“反映问题”向致力“解决问题”拓展,做到研判快、预警快、决策快。在数据收集时,还应采取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侧重媒体热度、侧重负面信息、侧重具体评价、侧重公众情绪、侧重具体案例、侧重舆情分析、侧重综合舆情需求。通过设置关键词、设置系统栏目、设置专项事件、发现微博热点、敏感信息预警,将数据库中的有关信息集中呈现。对深层次的多级舆论信息,如新闻、微博后的评论,网民的社会关系,网民针对某一事件评论产生的情绪变化、以及煽动性、行动性言论的数据的深度挖掘,为舆情引导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

大数据的蓬勃发展给舆情监控带来挑战,也给舆情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分析事件的关注程度、传播情况、发展趋势、网民情绪变化,还要深入某个观点的影响程度、影响人群,从而预测舆情走向,并对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多样化数据,将不同领域的数据关联起来进行分析。比如,将网站新闻数据、论坛数据、博客数据、微博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出热点舆情在不同舆论场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将用户职业数据、地域数据、年龄数据、专注领域等和社会网络数据结合起来,分析出不同的舆情热点在哪些职业、地域、年龄段、团体中广泛传播,更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

二、利用大数据开展舆情治理

大数据的出现和引用,引起了各国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大数据作为数字化生产时代的新型战略资源,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要针对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现状,从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地改革与完善舆情热点的处置机制和处置手段,巩固和发展健康的网络程序,加强舆情治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

将大数据和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改进网络舆情源头治理。网络舆情本质上是社情民意的体现,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就是加强社会治理。要运用大数据强大的“关联分析”能力,构建网络舆情数据“立方体”,把网上网下各方面数据整合起来,进行分析,挖掘网络舆情和社会动态背后的深层次关系,实现网络舆情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紧密联动、同步推进。将大数据和网上政务信息公开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政府公信力。探索建立我国的大数据政务公开系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和使用,让数据发挥最大价值。将大数据和日常舆情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网络舆情整体掌控能力。建立网络舆情大数据台账系统,实时记录网站、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各个网络平台数据,全面分析舆情传播动态,从瞬息万变的舆情数据中找准管理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将大数据和突发事件应对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舆情量化指标体系”“演化分析模型”等数据模型,综合分析事件性质、事态发展、传播平台、浏览人数、网民意见倾向等各方面数据,快速准确地划分舆情级别,确定应对措施,解决传统的舆情分级中存在的随意性、滞后性等问题,做到科学研判、快速处置。将大数据和舆论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方面要“循数而为”,通过分析网上数据,建立网民意见倾向分析模型,了解网民的喜好和特点,做到“善说话、说对话”。另一方面要“用数据说话”。数据最有说服力,要在充分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图表等数据可视化技术,全面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让网民既了解事件真相,也了解事件背景和历史脉络,消除舆论的“盲人摸象”效应,化解网民偏激情绪,实现客观理性。

三、利用大数据重塑管理体系

信息数据无限性和人们关注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加剧了社会舆情的“盲人摸象”效应,而诸多偶发性因素使社会舆情更加复杂多变。传统的舆情监测逻辑和研判方法,因其片面化、单一化和静态化,无法完成日益频繁和繁重的社会舆情管理任务,更谈不上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对舆情数据进行立体化、全局化、动态化研究,通过挖掘、分析舆情关联数据,将监测目标时间节点提前到敏感消息传播初期,通过构建模型预测舆情走向,从而为正确引导舆情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舆情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国在大数据管理方面还存在数据分散、利用率低、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需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大数据战略规划,加快数据立法进程,加大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投入。建议建立由网信部门牵头的互联网大数据管理体制,设立政府首席信息官,统筹各方面数据的汇集、管理和利用,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联通各行各业的“数据孤岛”,推动我国大数据加快发展。建设网络舆情大数据基础平台。数据只有整合利用才能产生价值。当前,亟需建设统一高效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各行业、各领域数据的统一存储、交流互通。尽快建设我国网络数据中心,构建国家级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全面汇集各方面数据。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各部门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人民团体等向网络数据中心提供和共享数据的权利义务,使网络数据中心成为全国数据存储和交换的中心枢纽,实现数据的快速汇集、规范管理、高效利用。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大数据既有全面、动态、开放等优势,也有价值密度低、传播速度快等难点,必须加快技术攻关,提高数据“沙里淘金”的能力。一是加强数据监测技术,实现对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个网络平台数据的全面抓取和记录,特别是要提高对图片、音视频等数据的自动识别能力。二是加强大规模数据存储技术。建设具有海量存储能力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读写和交换。三是加强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识别有价值数据,并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四是加强数据分析技术,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语义分析等等,自动分析网上言论蕴含的意见倾向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揭示舆情发展趋势。五是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包括身份验证、入侵检测等等,保障数据安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在数据体量、复杂性和产生速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网络舆情是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基础和晴雨表,以大数据观念变革传统网络舆论引导思维,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对于新形势下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系《中国海洋报》记者)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6C048P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