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走弯路、对接当下,或可筹谋未来。
”
文/记者 武琪
关键词:快递,服务
亲,快递来了!
收到过这样的快递吗?
或这样的呢?
先别笑!
这些“异形件”当然是每年几百亿快递包裹里面的少数。但是商品千千万万,我们的快递包裹也是大大小小、长长扁扁、轻轻重重,形态各有千秋,因而快递人在扫描、分拣、分拨、运输、投递等众多环节中进行突破创新。
在快递包裹逐年翻翻,跨越一个又一个100万的背后,是整个邮政业的协作。随着电子免单的使用率大幅提升,摄像设备自动扫码识别,包裹便自行寻找路径,那些交叉带自动化分拣设备、机器人自动化分拣设备,以及奔跑着的“小黄人”、快速移动的智能货架、依指令移动的机械臂,自动伸缩至大货车里的皮带机……它们都已成为企业分拣运转不可或缺的“臂膀”,可以降低从业者劳动强度、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提升高峰期的包裹周转效率。
但依然如文中开头图片所示的那样,异形快递包裹依然存在。这些不标准的包裹会被自动化设备在分拣中“剔除”出来,进行人工操作。如何让操作更加便捷、智能、快速,快递的标准化有何意义?如何推动等议题成为近期业内人士讨论的重点之一。
12月27日,在上海市青浦区顺丰上海产业园内举行的第四次青浦圆桌会议上,顺丰副总裁徐前表示,目前快递业的效能提升已到瓶颈口,增长曲线已至拐点,高度分散、恶性竞争问题依然存在,因不标准带来的高度浪费等现象亟待改善。
“标准化可以有效降低快递物流行业的成本。”中邮集团规划研究院副主任孟硕表示:“通过一系列标准化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社会声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保证企业的产品及服务质量。”在他看来,加强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但显然,推进一个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快递包裹、分拣设备以外,安全设备及生产的标准化、快递包裹的标准化、快递门店形象的标准化,乃至快递费用的标准化、体系化……信息、货物、场景、人员、运输、设备,标准化的水平亟待提高。
近年来,国家及行业系列标准陆续出台,如《邮政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快递服务》《快递封装用品》《快递电子运单》《智能快件箱》《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技术要求》《邮政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
除了政府主导定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之外,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正在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曾毅专门就“团体标准政策及进展”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光靠国家、行业标准远远不够,还要发挥团体标准的优势。让规则的被动执行者成为规则的主动制定者,能够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而作为第三方的社会团体在拥有了独立的标准话语权之后,也可以增强市场及行业的运行标准。”
曾毅继而举例道:“以往一项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制定时间周期长达24-36个月,而团体标准只需6-10个月,能够快速的响应市场的需求。”“快”是其中一个特点,除此之外,还具有“新”“活”“高”等优势。“新”即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可迅速跟进,填补标准空白;“活”即标准工作机制灵活、适应能力强;“高”即标准技术指标普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标准的完善只是其中一步,行业的转型升级尤在路上。快件规格尺寸的“丰富多样”,分拣设备的规格“百花齐放”,分拣中心、网点、门店、末端处理流程的“明显差异”……这些都是快递业标准化运作的优化路径。在自动化普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少走弯路、对接当下,或可筹谋未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