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这个app里有最真实的硅谷,99%的工程师都舍不得删掉

作者/ DHR

编辑/ SD

硅星闻原创出品

有人问一位身在硅谷的工程师,如果他的手机只有16G内存,他会选择留下哪些应用,他的答案是Google地图,Yelp(美国版大众点评)、Facebook以及Blind。

前面三款应用我们也许并不陌生,但是Blind似乎有点神秘。它凭什么能占据这个重要席位?

事实上,Blind可以说是硅谷科技员工的"八卦圣殿"。它的最初版本在韩国发布、是一个流行于硅谷的匿名社交app。在这里,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社区,同公司的人可匿名讨论公司内部的八卦、小道消息;同时,Blind还备有聊天室功能,让来自不同公司的员工可以互动,大家可以在每个发言旁看到公司名称。不管是Amazon PIP(一个淘汰表现不佳员工的内部项目)进展还是Uber内部声明,在这个app上都能看到一手消息。

回顾匿名社交的历史,从最初基于用户兴趣的blog、聊天室,到2012年陌生人分享秘密的匿名社交软件Whisper,2014年的熟人匿名社交应用Secret中火爆科技圈硅谷的内幕消息,再加上基于地理位置的校园匿名社交应用Yik Yak……一票匿名社交软件在短暂满足了人性的窥探欲和参与感之后,纷纷走向死亡或濒临死亡。

Secret

可Blind是如何做到生命力常在的呢?原因可能有几点:

首先,Blind有效地解决匿名社交的信任问题。匿名社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良信息的侵袭,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交的生态系统,而这最根本的问题就来自于用户之间的不信任,进而导致了用户对信息的不信任。而Blind只有用公司后缀邮箱才能注册,而且只有本公司的人才能看到社区讨论,高门槛保证了社区参与者的身份以及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为防止匿名社区的负面谣言问题,Blind还设有"标记引擎",如果一篇文章从用户那里获得多次不良标记,那么那篇文章的发布者会被禁言一段时间。

其次,Blind做到了有效连接。和Whisper、Secret等匿名社交app由于信任问题,没有连接的实质不同,Blind营造了一个充满信任的社区,连接了同一公司不同职位、不同职级的员工。此前,据外媒报道,Blind的用户平均每天在这款应用程序上花费41分钟,这与Facebook相当,足以见其用户的参与度之高。更夸张的是,2017年Uber前CEO Travis Kalanick离职消息一出,Uber的Blind社区瞬间飙升至4000人,平均每人花了两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这个专门八卦吐槽的阵地上。

最后,Blind满足了硅谷科技圈的职场社交需求。在硅谷科技公司中,谈论薪资待遇是个禁忌,因此在Blind之前,员工不会知道自己该赚多少钱,也不会知道同级别的同事都拿到了多少股票福利,而在Blind上,薪水这类敏感信息一定程度被公开化,推动职场变得更加公平。同时,在Blind上,用户可以方便地询问别人在其他公司工作的情况,并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例如,美国Blind搜索关键词和Blind老家韩国大不相同,多是出于美国用户想要了解公司、寻找新工作机会的需要。

关于谷歌各级工程师的薪资水平(来源:知乎)

而这就很容易解释Blind为什么会从韩国远渡重洋,在美国火了起来。相比于东亚人,美国人已经可以将职场和生活很好地分开,习惯在Facebook上晒生活、交朋友,在LinkedIn找工作伙伴、分享工作点滴。

而单单针对职场社交的不同需求,也有不同的app或者网站来满足。除了Blind外,还有诸如Indeed、LinkedIn、Glassdoor等应用。

Indeed是一个类似于搜索引擎的职位汇总网站,职位来自于美国所有招聘网站丶新闻站点等发布招聘职位的站点,月活跃用户达1亿。

Indeed

LinkedIn则是个连接B、C端的职场平台,对于B端用户来说,它是类似Indeed的职位发布应用,而对于C端用户来说,它更像是一个职场版的Facebook,用户可以完善个人信息,找工作、找人脉。不仅是在美国,LinkedIn已经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用户超过6.3亿。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依靠其全球数量庞大的职场用户群体,向B端企业出售"人才解决方案"。据悉,其60%的营收来自大B客户的招聘服务。

和前两者不同,Glassdoor更明确的标签是由内部员工填写的企业点评社区,用户可以通过它了解工资薪酬、公司评价、面试情况等信息。同时,Glassdoor也可为企业发布职位信息。目前,Glassdoor拥有6000万名月活跃用户和来自 190 多个国家的超过77 万家公司的数据。与LinkedIn类似,Glassdoor 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其招聘服务,雇主通过支付平台的高级功能,可以与求职者取得联系。

Glassdoor

反观中国的职场社交app,似乎不如美国这般火热。

中国人对职场社交的需要不外乎匿名社交、找工作、沟通人脉。

匿名社交方面,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是秘密,基本上是Secret的中文版本,以"窥探同事的隐私"为看点,曾因内部爆料吸引了众多"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注册。之后,秘密因抄袭问题更名为无秘,然而在经历2015年的用户快速增长后,无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上述信任问题,平台上充斥着各种负面的爆料、谣言,随着2017年我国对网络平台监管趋于严格,无秘最终下架,其公司随后推出的秘蜂也未能溅起水花。2013年上线的脉脉是一款实名认证的职场社交平台,然而,让其成功走入大众视野的却是其匿名讨论版块。和无秘一样,由于信任和连接问题,脉脉匿名区充斥着大量不实、侵犯隐私、诽谤等负面信息。2018年,脉脉被迫将匿名区整改为可见用户ID的"职言"。

脉脉“职言”区

找工作方面,我国招聘网站从Web1.0时代便出现,占据市场许久,职场社交app很难去和它们拼工作机会的丰富程度。但与Indeed 1亿的月活用户相比,我国招聘网站排名前二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月活用户均仅在1000万左右。

沟通人脉上,大部分中国人将微信作为唯一的社交入口,再加上职场和生活模糊的界限,导致人们不会想到用一个专门的渠道沟通职场信息。以LinkedIn 入华为例,2014年LinkedIn进入中国(领英中国),立志复制其在美国的成功模式,但在经过与微信合作绑定信息、赤兔的推出与下线等一系列本土化的操作之后,领英中国从来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其全球6.3亿注册用户中只有 4700 万是中国用户。甚至,领英中国曾经行业领先的位置已被脉脉超越,领英中国的多位高管也悄然离职。

此前,领英中国前总裁沈博阳表示,目前中国职场社交的价值其实是一个公开的在线简历库,通过这个在线简历库,大家可以找候选人,找销售线索。但领英中国的悲惨经历却暗示着要让性格内敛的中国人大方展示自己、大B客户买单是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

无论是领英中国的艰难挣扎,还是Blind的风生水起,我们看到更多的想法正源源不断地涌入职场社交领域,一步步解决着这个领域的问题,更加契合职场人找工作、沟通人脉、八卦吐槽等种种需求。而毫无疑问的是,Blind或者LinkedIn绝不是职场社交的终点,随着经济转型、管理及职场结构的变化,未来职场社交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仍有更多价值有待挖掘。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1A0PA7T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