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鸿蒙OS自第一次传出消息后,就一直拥有着极高的话题性。而在前几日正式发布后,更是引发了全民沸腾,不少官媒都纷纷为鸿蒙站台,但是也不乏不少担忧和质疑的声音涌现。对于鸿蒙OS,笔者认为应该冷思考,用审慎的目光来看,既充满机遇,也有着大量的挑战,二者不可偏废。
鸿蒙并非微内核系统首创 但解耦做得更彻底
8月9日的广东东莞,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在一个名叫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的地方,华为召开了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一次技术共享大会。超过5000名全球开发者、1500多家全球合作伙伴聚到这里,和华为一起描绘未来全场景智联世界的宏大画卷。这次发布会也是华为多年来深耕科技研发的一次集中的成果展示,其中鸿蒙OS的发布最为撩拨众人。
在官方描述中,这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在余承东看来,鸿蒙OS是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且是一个面向AI的操作系统。
而且,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串联起万物互联时代大量的IoT设备,而不是替代手机现有的安卓系统。所以它的核心特点就是微内核和分布式架构。
万物互联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自如地掌控更多的设备,但眼下很多设备互相之间并不兼容,不同系统、不同形态的硬件,往往需要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一一交互,低效且并不能让人们充分享受到智能生活的美好。
在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看来,鸿蒙OS有几大特征。一就是可以适应不同的硬件,华为通过模块化解耦,实现了一套系统对应不同的设备实现弹性部署。官方称这套系统不仅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还适用于音箱、可穿戴设备、车辆等各个平台。
"实际上这套系统从一开始就是全面解耦,把每一层内部都解耦,大概有几千个模块,解开挑战非常大"。而为了实现保证每一个模块的接口都保持稳定,华为将接口全部用头文件写好,并且用工具看护。每个模块都打了一个标签,来实现快速识别和调用。鸿蒙OS中不同的模块之间接口通用文件有8000多个,能够适用于更多终端设备。
当硬件落在某一个范围内,比如处理器能力、空间大小、显示规格、麦克风怎么配等任意范围,系统就可以自动根据这个范围的标签自动推送相应的操作系统。
在王成录看来,鸿蒙的模块化解耦就像活字印刷术,"一个模块就相当于烧好一个个字,当写某一本书的时候,就把这些字重新组合起来,就是这个设备的操作系统。"
在模块化的背后,其实就是打破了硬件终端之间的边界。鸿蒙相当于能把硬件的部分功能虚拟抽象为一个个驱动,再把这些"驱动"放在一个贡献的资源池里。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在面对不同设备的时候,其实已经完成了拥有一个装着多个设备功能元器件的大池子,
"这个池子里根据应用的不同场景,选择做组合,就像演示的无人机,实际上对端演示的无人机,其实是用分布式系统新定义一个新手机,这个手机摄像头就是无人机的摄像头,他被拉远到空中。"
而这一功能的价值在于,可以将不同设备融合,最终形成拥有一台超级终端的感受。"比如运动手表,无法打电话,在华为这套系统下面用可以用它来打电话,这种场景下它和手机组合成一个新的可以打电话的手机,只是说这个时候这个手表变成了手机麦克风。"这就是实现了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这就是典型的分布式架构。跨终端、全场景服务于智能硬件的能力,是鸿蒙OS的核心竞争力。
并且对于开发者来说,鸿蒙OS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也就是说一次开发,多终端都可以适配,再也不用把大量时间话在系统的兼容和适配这样耗费大量工程师时间的事请上了,工程师们可以把时间用到更多的创意上去。
其实对于鸿蒙来说,它目前并不适用于移动的OS层面, 毕竟目前安卓一家独大,同时还有IOS,要想短期内颠覆这两大巨头不太可能。
其实微内核、分布式等说法并非新鲜事物,此前有企业已经研发了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比如谷歌的FuchsiaOS,也号称可以使用于不同设备,余承东在发布会也毫不避讳地谈到了这一大竞争对手。他指出,这两款操作系统虽然采用的都是面向未来的微内核,但鸿蒙是采用的是分布式设计,FuchsiaOS则不是,所以性能较差。
其实也就是前面讲到的鸿蒙的两个特征,苹果和谷歌还差的多。"相比于安卓系统,体验更加稳定,架构更加利索;相比于苹果系统,不会出现混合内核系统生态封闭的弊端。"把设备用驱动的方式外设,分布式软总线等这些开创性的东西目前谷歌是做不到的。
华为鸿蒙没有历史包袱
除了在技术上的领先外,华为鸿蒙其实还有一个特点是优于谷歌的,那就是没有历史包袱。
目前谷歌的安卓和苹果的IOS已经是两大成熟的操作系统,它们做了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生态,虽然谷歌也研发了Fuchsia,但这么多年不敢上,因为它有它的不得已。如果上了新系统,那安卓的生态怎么办?如果把安卓迁移到Fuchsia,必然将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生态全要跟着改,代价太大了。"实际上Google一直在寻找,怎么样平滑的把Fuchsia引入进来这样一条路,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在安卓构建这么大生态的情况下,有一个好的方案实现最小代价的迁移,会很困难"。
而对于苹果一样,大家还记得在苹果发布了iOS13后,还专门又发布了新的系统——iPadOS,这也是苹果的无奈,要用好的系统,现有的系统做不到,它只好为PAD再定制一个iPadOS。
但对于华为鸿蒙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从零起步的。没有历史包袱,可以从设计之初就更彻底地选择微内核的分布式架构,让其他生态伙伴更容易接入。不用考虑自己的另外的生态系统会怎么样,因为华为本身没有其他操作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生态建设的挑战
无论从生态建设、还是移动端系统的积累来看,鸿蒙OS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其实清醒地看这个事,鸿蒙OS的野心并不在于单一的某个或几个细分领域。它在2年多前,就已经锁定了更为广阔的物联网级别,这也是鸿蒙OS睿智的地方。当然,它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发布会后,多家外媒的报道提及,鸿蒙操作系统被认为是为了在智能手机上代替谷歌的安卓系统。
但是目前看来,这一目标还有点早。
外媒TheVerge的报道称,华为鸿蒙系统现在仍有一些重大障碍需要克服。华为称,开发者可以在单一环境中将一系列编程语言汇编成机器代码,但现在还不清楚这对开发者来说难易程度到底如何。这里有很多重大的承诺,但构建一个可以与安卓和安卓开源计划相媲美的应用生态系统,将会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其实无论是谷歌Fuchsia还是鸿蒙OS,都面临着挑战,目前除了安卓和苹果以外,其他操作系统还没有成功案例,无论是三星bada、Windows phone、诺基亚的MeeGo、palmOS、阿里云OS、三星Tizen、黑莓RIM操作系统都没搅动起多大的浪花。
而眼下,虽然物联网充满机遇,但是难度也很大。鸿蒙目前替代安卓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华为自己也承认只是替代性方案,首选安卓。主要还是安卓的生态太庞大,没有谁能撼动和颠覆。
鸿蒙OS壮大,核心在于应用和开发者的规模,国内其他手机或硬件厂商是否支持至关重要。生态系统是强者愈强,Android生态护城河,让华为在海外市场一定更为艰难。所以鸿蒙OS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建立开源社区,并成立开源基金会,就是想扩大朋友圈,寻求更大的生态合作。
此外,目前物联网还处于早期,并没有的达到成熟的阶段。而5G也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成熟和爆发,未知的东西还很多,而华为要等待时机,比如5G的建设步伐,AI等底层算力的发展,还有大量入网的IoT硬件的爆发窗口。当一切条件都成熟后,鸿蒙OS也才会迎来真正的落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