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可知著,见端能知末。本期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从平台生态、管理、大数据等多维度探索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方向。
当人们提起平台时,想到的都是些值得羡慕的对象:百度、Google是互联网的平台,阿里巴巴、Amazon是电子商务的平台,腾讯、facebook是社交网站的平台,滴滴、Uber是日常出行的平台……平台如同高速路上的收费站,只要有人经过,拥有平台的人就可以获得收益,同时还能为其使用者增加价值。
如今,伴随数字化转型愈演愈烈,打造新的平台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梦想,能源行业也不例外。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法国燃气集团、爱迪生电力公司等企业都与C3物联网公司合作开展物联网部署,法国燃气集团构建了名为OpenInnov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征集创新项目,法国燃气集团的子公司Vertuoz搭建了一个建筑能源管理的数字服务平台……
1 一则关于平台的神话
在谈论商业模式创新时,我们常常大谈特谈商业生态系统、价值链、大平台等概念。其中生态系统一词,最早是199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穆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意即与自然界一样,商业界也具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每家企业都有可能构成商业生态系统当中的一环,其命运不仅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所在生态系统的制约。价值链一词,则是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企业的运营是设计、生产、销售和发送等活动的集合体,所有的活动可以组合成一条价值链。
那么,平台呢?对那些希望打造平台的人们来说,其最初的目的都是将自己设为一个别人必须路经的渠道,并通过垄断这一渠道来获得巨额利润,同时可以为其使用者增加价值,这是一条整合与共赢之道。我们可以套用印度关于宇宙结构的神话进行解释:在这个神话里,世界是建立在一只乌龟壳上的,而这只乌龟的下面则是另一只乌龟,另一只乌龟的下面又有乌龟,循环往复,没有止境。
平台的世界也是如此,Facebook下面是Google,Google下面是Microsoft,Microsoft下面则是IBM,依此类推。平台构造的诀窍亦在于此:科技的发展让一个个平台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平台需要通过一个外部生态系统来完成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来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繁荣。这意味着哪只大乌龟能够垄断途径,并且背上的小乌龟最多,就会越成功。
有平台潜力的产品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它必须在整个应用生态系统中把持住一个关卡、承担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能。如果整个体系离开了这一产品,就不能正常运转,就像个人电脑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除此之外,一个成功的平台必须能够让第三方很容易地对接,并且在自己的“乌龟壳”上继续打造更多的“小乌龟”,以此不断扩大应用体系。
那么,看似传统的能源行业的“乌龟壳”在哪里?倘若放在10年前,这几乎不可想象,但是随着轰轰烈烈的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一切便有了可能。30年前,存储1GB数据的年费高达10000多美元,如今平均仅需要不到0.03美元,数字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与数字化相伴相生的大数据平台,催逼着传统企业重塑自己的平台思维。
生存,还是毁灭?能源行业也要面对这场数字化转型中的“平台战争”。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想要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万物互联,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南方电网公司则是提出“数字南网”,旨在打造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已经陆续与腾讯、华为等公司开展一系列跨平台合作。数字时代,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乌龟壳”越做越大。
2 如何打通“四大关卡”?
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做大自己的“乌龟壳”?如果你认为只有初创企业才是竞争中的颠覆力量,那你就错了。数字化也让现有的大型企业能够利用现有的客户群、基础设施或技术,进行跨行业创新,电网企业进入保险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就是例子。如果你能够对规模加以巧妙利用,规模也可以变成竞争优势。
想要获得平台优势,首先必须了解平台的“四大关卡”:基础设施支持、浏览支持、内容选择、内容。任何能够把持住一个关卡的守护者,都能获取巨大的利益,而那些可以为其他关卡带来利益的关卡就成为更大的平台。
每次当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支持”关卡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都会发生巨变。比如即将到来的5G、正在加速布局的智能电网等等,它们毫无疑问地都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到的下一代城市智能路灯:用作一系列感应技术的设备平台,用来采集天气、污染、地震活动、交通情况和人流出行以及噪声和空气污染等数据。通过将这些智能路灯连成网络,将可以实时掌握城市的运转状况,提供诸如公共安全、辨认可用停车位等创新解决方案。例如爱迪生公司将美国伊利诺伊州的14万盏路灯升级为智能街道照明,使其能通过采集亮度和物体活动的数据而实现自调节。
不过一个生态系统往往充满变数,获利最多的未必是最底层的“大乌龟”。以互联网生态系统为例,获利最多的绝不是建造光缆的“基础设施支持”守护者,而是通过光缆来传输数据的Google公司。对电网企业来说,就是要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平台,一个面向政府、设备制造商、能源生产商、配售电商、能源增值服务商、能源终端用户等产业链参与方的各类互联互通平台。例如依托智能电表开展智能家居服务,通过智能电表和其他智能设备的整合,使客户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对家庭用能进行管理。目前,法国电力公司与亚马逊开展合作,借助亚马逊的智能音箱Alexa实现语音服务,德国意昂公司则是结合手机的定位数据实现家庭恒温系统智能化控制,提升智能家居服务体验。
至于内容选择和内容的关卡,虽然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是很难被垄断的,但我们可以尽量掌握某一类信息,比如《纽约时报》可以占据大多数高端自由派读者,大众点评网则可以掌握城市和吃喝玩乐的有关资讯。对电网企业来说,想要建设电力数据的平台,有其天然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内容。例如,法国燃气集团的子公司Vertuoz是一个建筑能源管理的数字服务平台,通过为建筑安装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CO2传感器等采集建筑用能数据,并依据数据监测与分析,制定节能计划,通过远程智能能源效率监测和控制系统实时优化建筑物用能方式。
3 跨界整合的美丽新世界
早在2000年前,我们就在司马迁笔下见到平台的作用,刘邦曾置酒洛阳南宫,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打造了一个让各类人才都可以发挥功能的平台,而这也使得他获得了人们所能渴求的最大的一个奖品——天下。
无论是2000年前的例子,还是“BAT三巨头”、谷歌、苹果等品牌崛起的案例,都可以让人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代商业丛林中,掌握住平台,就掌握了一方天下。那么,如何去颠覆或者创造一个新的平台呢?施瓦布教授曾经讲过一个秘诀,即数字、物理和生物领域的跨界整合。例如滴滴和Uber之所以在许多城市受到追捧,就源于这样的“跨界整合”——通过移动设备对车辆位置进行追踪,对车辆情况进行介绍,提供方便的支付体验,从而帮助客户及时到达目的地。
整合,这是一个整合的时代,这是一个你不去整合就会被整合的时代。当今世界的资源遍地都是,不需要再去重复建设,需要什么就去整合什么,打破边界,你能整合什么就能拥有什么。
当前,许多能源企业都在进行类似的“跨界整合”。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法国燃气集团、爱迪生电力公司等企业都与C3物联网公司合作开展物联网部署;东京电力、爱克斯龙公司等企业与美国通用电气合作开展发电设备资产管理;壳牌等石油企业选择亚马逊为其提供云技术服务;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和中国铁塔公司携手联建的“共享铁塔”……
能源在其他行业领域的渗透性强,以能源为核心开展商业模式拓展具有跨界创新的潜能,具有很广阔的发挥空间。未来的能源商业模式将更多依靠数据和数字技术驱动,并不断向清洁、高效、分布式方面发展。
目前来看,我国的两大电网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实现行业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在数据感知和运营优化方面有先进的实践经验,但是对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仍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也正因为如此,电网企业的天地才刚刚打开,还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宇宙”等待我们去探索。
当然,在拓展平台的同时,电网企业必须对网络和数据安全系统进行大幅投资,这样才能避免遭受攻击干扰,以及防止数字基础设施出现意外失灵。据统计,网络攻击每年给全球企业造成的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正如索尼影视、塔吉特、巴克莱银行所经历过的那样。再比如乌克兰、委内瑞拉大停电等事件,也为电网企业敲响了警钟。否则,平台的危机也是肉眼可见:“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总之,在5G即将全面到来的数字化时代,电网企业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仍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谁能抢先捕捉到这种创新,谁就能在未来的“平台之春”中,占得一分先机。
原标题:龟背上的宇宙 数字化转型重塑电网企业的平台思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